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兩手策略 作賊喊抓賊

2015年12月21日 09: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9日發表評論說,臺灣的民主化進程已經有近30年光景了,然以西方民主政治的標準來看,這幾年的民主活動不但無法順利化解藍綠對立,反有惡化趨勢,顯見臺灣的政治文化及人民的民主素養仍有待提升。

  一般民眾對島內兩大政黨的普遍印象,就是國民黨笨拙而民進黨姦巧:在政黨鬥爭上,說好聽一點,藍營就是臉皮薄,不敢霸佔“立法院”主席臺,而綠營是鬥性堅強、永不認錯,藍營永遠比不上綠營的善變及巧言令色。

  民主政治最可貴之處,就在於尊重個人言論自由。誠如西方俗諺所言:“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當代語言學大師諾姆?喬姆斯基也指出:“如果你相信言論自由,那麼你也應該相信那些你不喜歡的意見應享有自由。”

  令人感嘆的是,臺灣民主政治發展至今,怎麼已變成“綠營言論至上”的一言堂了?任何批評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言論,不是被封殺、就是被綠營支援者群起圍攻,甚至是起底,搞得全臺灣只剩“愛臺灣才是王道”為檢驗政治人物的唯一標準。人們不禁要問,如果這不是蔡英文有意無意地縱容,那什麼才是?

  當被問到關於自己或家族炒作土地的話題時,蔡英文不是正面回應,反而是斥責記者、跳過提問,如此近乎失態的舉止,怎配自稱將成為“有史以來最會溝通的政府呢?”

  正因為領導者有此態度,所以一些好事者就有樣學樣,板起面孔以意識形態來看待問題。之前不是有學者以報社擁有者的背景,質疑記者對大陸紫光集團意圖收購臺灣硅品公司的提問嗎?可想而知,倘若蔡英文明年真的當選,這樣不尊重媒體專業、“只問立場、不問專業”來批判反對聲音的場景,只會越來越多,這對臺灣的民主發展將會是災難性的打擊。

  再者,自從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大專院校後,是否將陸生納入臺灣健保制度的正反意見討論,更暴露出民進黨政治投機、自相矛盾的“仇中”偏狹心態。陸生一篇對此爭議的臉書文章,卻被綠營支援者接連檢舉而遭停權,如此不容異議聲音的作為,不就是破壞臺灣民主政治的幫兇?民進黨對此事噤聲的作法,該受嚴厲譴責。

  試問,倘若因意識形態而故步自封、甚至煽動網路污衊與謾罵,那就是與民主價值背道而馳。我們千萬別小看此爭議對兩岸關係的深層影響,因為當我們一再自認民主制度遠優於共產專政,卻缺乏接納陸生的度量,我們怎敢誇口軟實力呢?雖然蔡英文為了選舉而最終鬆口支援,民進黨前倨後恭的姿態,凸顯了該黨的短視及偏見。

  想想看,如果我們張開雙手、歡迎陸生來臺,讓他們能親身體驗臺灣的美,難道這不是臺灣展現軟實力的最好機會?此外,民進黨“說一套、做一套”的明顯作法,也印證在該黨的兩岸政策上。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自始至終都以“維持兩岸現狀”來回應各界的質疑,至今仍對如何維持兩岸關係的作法保持緘默。

  為了穩定蔡英文的選情,民進黨採行兩手策略:一方面發動攻擊掩護她延續馬英九兩岸政策的事實,另一方面刻意淡化馬當局這7年多來的貢獻,避免引起“獨”派反彈。

  當被問到何謂兩岸現狀時,蔡英文回說是過去20多年的結果。試問,明明陳水扁執政期間,兩岸關係是“萬夫所指、眾多責難”的失敗政策,卻為了稀釋馬當局的政績,也被蔡英文當作寶一樣看待,民眾不該被她這種巧言令色的嘴臉所蒙蔽。

  很明顯,大陸對臺原則不可能改變,蔡英文在當選後若沒有對大陸的立場積極回應,兩岸關係出現倒退將是必然結果。民進黨為了政治利益而長期操弄民粹,置臺灣的民主政治正常發展于不顧,惡意污衊馬當局脫離民意,民進黨才是破壞民主法治的元兇。民眾應睜大眼睛,以免上當受騙而不自知。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