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發生的遼寧觀光團火燒車事故,造成24位大陸旅客命喪臺灣,26日傍晚遇難者家屬返大陸,即使仍有1位罹難者家屬堅持離境前不會簽和解,但基本上整個罹難者善後工作告一段落。剩下就是等桃園地檢署提出事故“真相”,願死者安息。
中評社27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火燒車事故善後,蔡英文當局本應更溫暖一些。文章摘錄如下:
任何國家或地區的旅遊市場,一旦發生事故,必定衝擊觀光產業,就在蔡當局上臺即將屆滿2個月,往桃園機場寬敞平整的道路,沒有颳風下雨,竟然發生震驚兩岸的火燒車意外,勢必讓暑假旅遊旺季,陸客來臺“急凍”。馬英九當局時代,開放陸客來臺觀光,透過一波波陸客,不論團客或個人遊,把臺灣的美、臺灣的生活習慣讓大陸民眾更認識美麗寶島。不幸的是,隨著政黨輪替,兩岸官方互動確實陷入“冷”處理。
兩岸高層溝通機制全面停擺,進入“冷”處理,可以從這次遼寧觀光團事故處理流程,看到隱憂。基於人道立場,災難不涉及政治,但陸方處理也十分謹慎低調,擔心被民進黨當局解讀為兩岸恢復溝通管道。
從協助第一批罹難家屬來臺奔喪、處理後事,到離境,看起來兩岸還是維繫溝通管道,但嚴格說來,這絕對只是兩岸最基層的事務性接觸,不論海基會或陸委會在事件處理上,幾乎後退到第二線甚至第三線,只能委由旅行公會全聯會、“交通部觀光局”等單位在臺面上著處理,被挖苦“空殼子”,只能到靈堂上香致哀關懷,甚至連接待功能,都派不上用場。
罹難家屬頭七,聯合公祭會場,死者為大,兩岸代表各界紛紛致哀,蔡當局最高層級只到“交通部長”,反倒是馬英九驅車趕抵會場,鞠躬致哀,媒體瘋狂拍照。不禁讓人聯想,如果還是馬當局時代,這起衝擊兩岸人民情感的重大交通事故,還是這樣的“冷”處理嗎?高層可不可以更溫暖些?
罹難家屬離臺前,最掛念還是事故“真相”,絕對不能成為“永遠的遺憾”,蔡當局除了儘速找到真正事故原因,早日給死者交代,也要全力幫忙找找兩岸的“擊破器”,可以敲破足以影響兩岸高層溝通機制的“無形框框”,這個“擊破器”不在陸方,是在臺灣的蔡當局手上。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