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無法凝聚共同意志,臺灣談什麼“臺造”?
經過一個多月喧囂,臺灣地區“海軍”獵雷艦案確定將在12月8日正式啟動解約。(圖片來源:網路)
經過一個多月喧囂,臺灣地區“海軍”獵雷艦案確定將在12月8日正式啟動解約。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指出,比起決定解約的巡防艦和獵雷艦,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力推的“潛艦臺造”預算高達2000億元(新台幣,下同),其間牽涉的技術度和困難度都更高,未來勢必遭遇更險惡的挑戰。在政治上,政客競相以摧毀對手為樂,對臺灣利益和臺灣目標毫無顧惜之心;在社會上,民眾因經濟遲滯而充滿怨忿,對任何疏失都抱持“零容忍”的態度;在軍中,小丑式的浮誇演出當道,忠勤耕耘的人才反成為代罪羔羊。這些,恐怕才是臺灣防務自主的最大隱憂。試問,一個連共同意志都無法凝聚的臺灣,能談什麼“臺造”?
社論摘編如下:
經過一個多月喧囂,臺灣地區“海軍”獵雷艦案確定將在12月8日正式啟動解約。這項曾被視為民間參與臺灣防務工業里程碑的計劃,如今不僅新船落空,20多名軍官被記過懲處,更造成公營行庫一百多億元損失。儘管蔡英文宣示“臺艦臺造”政策不變,但獵雷艦計劃五年心血只換得一場空,若臺當局心態和執行方式不改,預算高達兩千億的“潛艦臺造”難保不落得同一下場。
自造獵雷艦計劃當初雄心勃勃,如今卻淪為臺當局錢坑,難道都只是慶富之過?慶富公司原經營造船數十年有成,因而能爭取頂尖外商結盟,取得臺灣地區“海軍”標案;如果獵雷艦案能順利完成,對於臺灣的技術積累和產業升級將大有助益。遺憾的是,陳慶男以5億資本額取得350億獵雷艦案後,卻得了“政治大頭症”,四處承包與本業無關的工程,終告週轉失靈,甚至作假詐貸,成為人人喊打的“奸商”。陳家父子固應受到嚴厲譴責,但身兼造艦業主及商業秩序管理者的臺當局讓他們幸進得逞,當然也應負執行不力及監督不週之責。
案發後,外界才驚覺,獵雷艦的聯貸原來缺乏“三方機制”;臺灣地區軍方和銀行之間根本資訊不互通,才讓慶富有上下其手的偌大空間。聯貸銀行絕非首度承作公共標案貸款,照理不應不和軍方互相照會;癥結就在,軍購案一向具有高機敏性。臺當局“國防部”不願“外人”知道內情,銀行也不願接受軍方那套測謊、監聽、報備等重重管制。也因為這樣的本位主義,造成監督的制度裂隙,讓慶富可以矇騙銀行搬取貸款。
蔡臺當局上任後不斷強調臺灣防務自主,但對此案的處理,卻顯得疏怠。早在去年下半年,“立委”即對慶富財務運作陸續提出質疑,今年媒體更連續披露詐貸事證。軍方看到相關報道,向臺當局“金管會”詢問,卻不斷碰壁。當時的臺當局“金管會”主委李瑞倉,先前擔任的,正是率先替慶富作出履約保證的高雄銀行董事長。李瑞倉對自己親自經手的案件,反應如此遲緩,當然有虧監理職守。
再看綠營,一開始對此案的態度不是思考如何止血,減少對臺灣地區金融及防務的傷害,反而如獲至寶將其打成“馬當局弊案”;沒想到最後案情逆轉,火勢竟回燒到自己身上。包括臺當局“行政院”、臺灣“工程會”、高雄地檢署觀風望向不惜自辱的醜態,宛如現代版的“官場現形記”。行政及“司法”體系這種上欺下瞞、你遮我掩的態度,正是臺當局失能的病根,如果臺當局內部罔顧專業和行政中立到這種地步,什麼“臺艦臺造”、什麼“臺防自主”,結局都將只是一場華麗的呻吟。
在獵雷艦案鎩羽後,蔡臺當局沒有任何深刻反省,蔡英文只一味強調“臺艦臺造”還要繼續;這種輕率的態度,難道以為虧賠一百多億元的弊案,只是一陣霧霾吹過?尤不可忽略的是,獵雷艦案這波弊案,對軍心士氣傷害極大。歷年參與獵雷艦建案的軍官們,幾乎全數遭到株連懲處,不可避免會引發寒蟬效應。當初被認定正確的舉措,只因為執政者更疊,一夕全都淪為今是昨非;這看在年輕幹部眼中,自然不願再投身於風險高昂的計劃部門。臺灣“建軍”人才弱化的結果,與廠商議價磋商,可能吃了悶虧還不自知,這當然是另一種噩夢。
比起決定解約的巡防艦和獵雷艦,蔡英文力推的“潛艦臺造”預算高達兩千億元,其間牽涉的技術度和困難度都更高,未來勢必遭遇更險惡的挑戰。在政治上,政客競相以摧毀對手為樂,對臺灣利益和臺灣目標毫無顧惜之心;在社會上,民眾因經濟遲滯而充滿怨忿,對任何疏失都抱持“零容忍”的態度;在軍中,小丑式的浮誇演出當道,忠勤耕耘的人才反成為代罪羔羊。這些,恐怕才是臺灣防務自主的最大隱憂。試問,一個連共同意志都無法凝聚的臺灣,能談什麼“臺造”?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