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迎來“極熱5月” 缺電夢魘又開始

2018年05月29日 14:56:00來源:台灣網

  5月中下旬一波全臺灣都有感的熱浪來襲,極端氣候變遷發威,氣溫屢創歷年5月新高記錄,5月27日臺北氣溫飆到38.2度,破120年來最熱的紀錄。各地的水庫缺水、用電吃緊,也嚴重影響民眾生活和工業的用水用電。臺灣《工商時報》29日發表社論說,面對2025年“非核家園”的過渡期間,如何解決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水電衝擊,值得臺當局的深思。

  社論指出,依據蔡英文的政策願景,2025年要達到50%的天然氣、30%的燃煤、20%再生能源的目標,不能以犧牲民眾的身體健康做為代價。臺電董事長楊偉甫在3月17日的座談會上強調,預定興建的深澳電廠,斥資1千億、其中的447億是用在空污的改善計劃,將是臺電未來十年所興建的最後一座燃煤電廠。然而,燃“煤”之急的這個話題從3月延燒迄今、仍未平息民間反對聲浪的深澳燃煤電廠,兩個機組預計要從2025年和2026年陸續上線發電,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北部的供電吃緊,而大臺北地區5月份的氣溫破歷史新高,用電量的激增在不使用核電的前提下,現有燃煤電廠勢必要火力全開,更加深民眾對於空氣污染的疑慮。

  “開源節流”雖然是老生常談,電源開發的方案,絕對不能只是興建電廠而已。特別是“中電北送”,已經因為造成大臺中地區的空氣污染,嚴峻的情勢在11月的選舉之前,很難獲得根本的解決。由於“跨域送電”已經是在所難免,隨著夏天的來臨,北部的供電缺口可能更形擴大。就此而言,對照中國大陸今年祭出“限污令”、“打一場藍天保衛戰”,以及開徵“環保稅”的雷厲風行,以臺當局的力量直接從源頭“減量排放”,這種強制性的政策作為,很難移植到臺灣。雖然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的學者提出將“空污費”提高100倍的建議,讓高污染的燃煤發電成本大幅增加到和天然氣成本差不多,燃煤電廠將沒有生存空間;然而,在每兩年就有一次選舉的臺灣,這項政策建議缺乏政治的可行性。

  社論又指出,5月中旬以來的熱浪影響所及,也同時更加劇了南臺灣原本就吃緊的水情,全臺灣的水庫只能“幹著急”,臺南曾文水庫空前的乾涸現象,直接影響到高雄和臺南兩地的供水調配,而6月能不能“望梅止渴”,仍在未定之天。“看天吃飯”的並不只是用水,還有臺當局積極推動的再生能源轉型。

  臺當局“經濟部次長”龔明鑫估計“地面型”太陽光電總共需要2.55萬公頃的土地,而“行政院”各部會盤點出來的就達到2.51萬公頃。但是,這種過分樂觀的估計已經包含區位偏僻的私有農業用地,而臺灣農村土地的產權分散,除了整合困難,還有缺乏臺電管線的問題。依據財訊雙週刊今年2月“綠能困局”的專題報導,“地面型”太陽光電必須要有25公頃的土地才會符合經濟效益;而“屋頂型”的太陽光電也有同樣的問題,裝設面積在北部地區公寓大廈的屋頂上,也必須面對與住戶協調整合的問題。

  社論表示,基於以上所言,我們認為臺當局應設定短中長期政策以符合現實。就短期而言,“以核養綠”、現有核電廠機組的“再轉”投入供電行列,是現階段不得不然、臺當局應有的緊急應變作為。

  社論又表示,就長期而言,臺當局不應該只熱衷於“種電”,而忽視“儲能”和“節能”的重要性,特別是面對愈來愈熱的天氣,蔡當局更當“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這才是面對“極熱5月”及今年夏季“缺電”危機應有的態度。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