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媒:長三角對臺商吸引力持續領先之原因

2009年09月27日 11:05:00  來源:
字號:    

  經過國際金融海嘯的洗禮後,大陸哪個經濟區是臺商落腳的好地方?根據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日前公佈的調查資料顯示,長江三角洲地區依舊最受臺商垂青。這項年度大陸城市投資風險調查,係以臺商為主要詢問對象。調查結果顯示,大陸各地投資環境綜合實力,排名前三強的城市是昆山市、南京市江寧區、蘇州工業區,全部位在江蘇省,也均屬長三角的範圍內。長三角各城市,歷年在該項調查中之綜合實力排名,皆位列前茅,今年亦無變化。其背後之原因,頗值得臺灣與大陸當局,引為兩岸經貿政策制定之參據。 

  臺灣《工商時報》26日社論指出,長三角在吸引臺商方面之所以一路領先,首先得益於其“內外銷並舉”的優越格局。即這一帶擁有上海港、寧波港等一系列對外通商大口岸,與國際市場溝通順暢。而在對內方面,這一帶通過長江,可以直接輻射整個長江流域的廣大內銷市場。多年來臺商在長三角,總的經營樣態是“內外兼攻”,既做外銷,也爭取內銷,兩種業務旗鼓相當。 

  此與珠江三角洲臺商之主攻外銷、環渤海經濟區臺商之主攻內銷,實大異其趣。而長三角臺商因並重內外銷,在此波國際金融海嘯之衝擊中,受傷相對輕,也保留了較多的永續發展動能。所以,在臺灣電電公會調查中,長三角城市得到了最高的評價。 

  其次,長三角城市的持續勝出,也得力於當地政府對臺商的親商政策。這方面尤以昆山為典範。昆山長久以來,把臺商當作共同創業夥伴,對臺商碰到的經營問題,每能立即受理、儘快解決。據稱該市主事官員,手機對臺商24小時開放,臺商有事可立即通報。該市與臺商群體之間,建立了良好的互信與互賴關係,是聞名遐邇之事。而近年來,此種“昆山作風”,已逐漸傳導到整個長三角地區,使長三角各城市在臺商的評價中,持續居高不下。 

  再者,長三角投資環境的優勢,另來自上海產業體系帶動的完整產業鏈。上海作為大陸經濟的龍頭,早已擁有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加以技術人才充沛、居民消費力強、國際聯繫繁盛,其實力足以擔當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晚近隨著大陸市場經濟體系的深化與擴大,海內外菁英企業雲集上海,並“外溢”到整個長三角地區。到目前,長三角已因各色各樣廠商的努力耕耘,建成了層次儼然、配套方便的產業體系。臺商對此,過去也貢獻了相當多的心力,今日並已成為此地產業體系的臺柱之一。 

  從臺商角度看長三角,發現有下列兩大啟示,可供兩岸當局參考: 

  其一,“軟環境”非常重要。一個地區之所以吸引臺商,誠然需要完善的硬體設施,如通暢的道路、口岸、通訊網路,以及完整的產業鏈等,但更重要的是人文要素方面之軟環境,那才是體現地區招商競爭力的最重要條件。關於這方面,昆山的“親商”作風,已立下了一個典範,併為整個長三角的評價顯著加分。然而,所謂的人文要素,並不只親商一項,其他尚有法治、誠信、社會和諧、居民生活態度等等。無論如何,軟環境非常重要。大陸當局之發展其他經濟區,乃至臺灣當局之輔導臺商擴大區位佈局,均應以此為指針。 

  其二,內銷外銷皆不可偏廢。長三角的經驗顯示,企業經營必須兼顧內銷與外銷,才能穩健發展,如人之雙腳、鳥之兩翼,不可一面倒地側重一邊。然而,自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兩岸對大陸臺商之輔導,均有「向大陸內銷市場傾斜」的取向,以致于臺商目前對大陸內銷之開拓,普遍投注較多心力。而對於外銷市場,他們則有挫折感和無力感。雖然,大陸內銷市場之大力開拓,短期內為臺商對抗國際市場疲軟的必要手段,但長期看,內外銷並重方能可大可久。國際風暴終會過去,外銷市場終會回復正常,臺商仍應積極掌握外銷復蘇契機,並儘早建構內外銷同步發展的經營新架構。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