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百姓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能否維持家計,亦即臺灣民眾常挂在嘴邊的“顧肚子”。香港《大公報》今日刊載評論指出,隨著近年兩岸經貿關係日益密切,兩岸關係的走向對島內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選舉臨近,民眾最關心的其實還是未來領導人拼經濟的能力是否關係到自己生計。
評論摘編如下: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普通百姓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能否維持家計,亦即臺灣民眾常挂在嘴邊的“顧肚子”。因此,不管藍綠陣營拋出各種誘人的“政見牛肉”,選民最關注的顯然還是未來領導人是否有拼經濟的能力。而最近數月島內的各行各業卻瀰漫著一股悲觀情緒,擔心政黨輪替、臺灣“變天”將不利未來的經濟前景。
臺灣商家並非杞人憂天。隨著近年兩岸經貿關係日益密切,兩岸關係的走向對島內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換言之,倘若未來的領導人無法處理兩岸關係,甚至令兩岸關係倒退,對臺灣的經濟建設將有難以預測的衝擊。有人認為,兩岸關係改善,得益者只是大企業,小商家只能靠邊站。此言差矣。如今擔心兩岸關係惡化影響生計的多是小商戶、小攤販、農民等基層民眾。
大陸自3年前開放居民赴臺觀光後,大陸游客為島內帶來逾千億新台幣的商機。而雲集美食的特色夜市更是大陸游客團的必到之處。臺北知名的士林夜市超過一半的業績都是來自大陸游客。有擺檔多年的攤販直言,如果沒有大陸游客,很多攤位都要吃西北風。今年6月大陸又開放了赴臺個人遊試點,預計這種無拘無束的旅行方式更能惠及島內的小商家。
受惠兩岸旅遊的又何止是夜市攤販,導遊這行也隨著大陸游客增多而悄然走俏。今年臺灣地區導遊、領隊證照報考人數就將近13萬人,創歷史新高。當中大部分人主要是報考針對大陸市場的導遊和領隊證照。有旅遊業者表示,以前島內很多景點是“週休5日”,星期六和星期日才有遊客來,但自從大量大陸游客登島觀光後,景點在平日也多了不少生意。
兩岸關係改善,還給島內帶來龐大的銷售市場。據臺灣農業事務主管部門統計,受惠于直航、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及ECFA的稅收優惠等兩岸政策,今年1至10月臺灣農產品銷往大陸的金額增長了2.6成,其中鳳梨、文心蘭、茶葉、虱目魚、鱸魚及石斑魚等平均增長了5成以上。根據ECFA早收清單,至明年底超過9成產品的關稅降至零。但如果島內未來領導人不承認ECFA的簽署基石“九二共識”,屆時ECFA能否繼續順利實施,則是未知之數。因此,有臺灣農民擔心,兩岸關係若倒退,明年好景不再。
相較于在廟堂之上的政客和官員,在基層打拼的百姓對經濟景氣的嗅覺最敏感。不知鬥得正酣的藍綠陣營聽到民眾憂慮的心聲嗎?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