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只給陸資開了一道“窄門”

2013年12月16日 07:5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近日,陸資話題再次被一個傳聞點爆。據臺灣媒體報道,有爆料稱,臺灣寬頻通訊(TBC)有可能引陸資入股。一個“爆料”、一個“可能”,立刻引發“立委”猛批,且話題瞬間升級至所謂“國安”層面。有“立委”稱,陸資進軍臺灣媒體,臺灣安全將面臨大漏洞。  

  給陸資進軍臺媒劃“紅線”

  12月11日,NCC(臺“通訊傳播委員會”)調查報告稱,有37個個別信託單位疑似為中國大陸人民持有,佔比0.06%,有關機構強制要求陸資在21日內撤出。

  TBC是臺灣第三大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它的境外大股東、澳大利亞麥格理集團今年5月將旗下投資TBC股權的基金,連同在其他國家持有的有線電視業者股權基金,一起整合為“亞洲付費電視信託基金”(APTT)在新加坡上市。有投資者爆料稱,多名大陸籍人士分別在大陸、香港、新加坡三地買到APTT股份,足以證明陸資通過購買股票進軍臺灣媒體輕而易舉。消息一經爆出,藍綠陣營罕見一致猛批。多位“立委”向NCC抗議,要求嚴查TBC涉陸資案,聲稱“一定要殺雞儆猴,劃下那條紅線”。

  臺灣對陸資介入媒體的那條“紅線”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有關禁止陸資直接或間接持有臺灣媒體事業的規定。陸資會不會介入媒體也總能牽動島內敏感神經。去年底,臺灣壹傳媒“易主”,島內傳出並購案中“可能有陸資介入”。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宣稱,大陸利用金錢壟斷媒體、破壞健全的新聞環境,“當年我們對抗的是戒嚴刀槍,今天看到中國透過金錢壟斷媒體”。

  NCC迫於壓力第一時間承諾,雖然目前法律只規定陸資不能在臺灣直接投資廣電、電信等事業,境外投資無法規範,但將徹查APTT在海外的股權結構,如發現管理人變更等狀況,將立即予以否決。

  對此,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表示,即便陸資間接進入臺灣媒體,也只是企業資本的利益考慮,在實際運作中不可能左右臺灣媒體的報道內容。

  陸資赴臺一波三折

  事實上,但凡與大陸沾邊的,比如陸生、陸客等,也都曾被扣上“危害臺灣安全”的帽子,總有人擔心“陸客、陸生會不會是間諜?”

  開放陸資入臺,過程更是一波三折。由於近年島內資金缺乏和外來投資減少,加之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臺灣許多行業的持續發展能力明顯不足,經濟陷入低迷。開放陸資對於臺灣走出“悶經濟”的意義其實是不言而喻的。

  2010年,陸資入臺一週年時,外界所期待的投資“洪流”未出現,大家看到的只是“毛毛雨”,大陸投向島內的資金不足1億美元。陸資規模有限,對島內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的拉動效果就不會明顯。對此,不少陸資企業在接受島內媒體採訪時大吐苦水,希望臺當局打開入島陸資面對的“窄門”。“只能擠進半個身子,誰願意來?”

  莫讓“防諜”心態封死陸資赴臺

  開放陸資入臺,有一種擔憂,擔心臺灣相關產業受到衝擊,如果只是“在商言商”,還是值得討論的。可是,綠營“逢中必反”,把經濟議題政治化,還有臺當局在制定政策時揮之不去的“防諜”心態,就平白徒增了陸資入臺“不必要的敏感”。陸資在臺炒作房地產、陸資公司“侵入”臺軍方……綠營將陸資“妖魔化、污名化”的動作仍然不斷。陸資真可謂是“躺著也中槍”。

  臺當局的相關政策也被島內媒體質疑是“裹上一層又一層纏腳布的開放,算是哪門子的開放?”

  去年,臺“經濟部”公佈了第三波開放陸資來臺投資內容,雖然取消了原本10%的陸資持股上限,但卻增加了“不得具控制力”、“主管單位項目審查”等條件。為此,《中國時報》發表社論稱,“經濟部”的“保密防諜”加上“父母官控制”的雙重心態,在實際上是封死了陸資來臺投資的路。處處設限,只是限制了兩岸投資交流、互相拉拔成長的機會罷了,當局還是松松手吧!

  王建民認為,如果臺灣對陸資入臺過分苛刻,以“國安”為藉口處處限制,那麼島內投資不足的問題將不會得到解決,臺灣政壇的“恐陸症”必將拖累臺灣經濟的長遠發展。(記者 李煒娜)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