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灣當局所謂的“國發會”負責人宣稱,臺灣未來每年將發佈“兩岸風險紅皮書”,其目的就是要防止臺灣經濟對大陸過分依賴。對此,臺灣學者認為———“風險紅皮書”是臺灣給自己“戴銬”。
本來想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借大陸市場把臺灣服貿業做強做大,從而帶動臺灣經濟復蘇,走出“悶經濟”陰影。然而,誰也沒想到,兩岸服貿協議在臺所謂的“立法院”遭“杯葛”後,現在臺灣服貿行業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韓國服貿業佔儘先機。
不僅如此,隨著臺灣召開的所謂“經貿國是會議全國會議”于7月28日結束,臺灣當局所謂的“國發會”又意外的對外宣佈,未來每年將發佈“兩岸風險紅皮書”,用以建立評價大陸對臺灣政經的影響力。臺灣業界認為,本來臺灣經濟就已經被外界邊緣化了,大家期望借大陸走出去,可臺灣不僅沒有想辦法去突破各種障礙,讓臺灣經濟融入大陸發展,卻還設“藩籬”,恐怕未來臺灣經濟真的要“一悶到底”了。
“紅皮書”出爐源於“臺獨”思維
“擔心對大陸過度依賴,會造成大陸用經濟影響力來影響臺灣政治,從而達到統戰目的。這是本次所謂‘紅皮書’一詞出爐的主要原因。”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從幾年前ECFA簽訂時起,臺灣就開始有了建立兩岸經濟風險評估的論調。
而記者了解到,尤其像李登輝、蔡英文等島內“臺獨”政治人物,為了阻止臺灣當局與大陸在經貿交流上的速度,更是到處煽風點火,不斷“提醒”臺灣社會,要當心臺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最後會造成大陸“大魚吃小魚”。
就在今年4月份臺灣“反服貿”運動還沒結束時,蔡英文接受法國《世界報》(LeMonde)採訪時指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自4年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署後,兩岸簽署的最主要的協議。服貿協議涵括了主要的貿易往來,對大陸與大陸投資人開放不同領域的臺灣市場。在服貿協議之後,可能繼續和大陸協商另一項重大協議,也就是貨貿協議,“現在臺灣民眾憂心臺灣經濟會變得太依賴大陸,這種密切的依賴關係恐將導致一些商人被大陸勢力綁架,成為對臺灣施壓的重大政治力量,極可能讓大陸影響了臺灣的政治。假設臺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就增加了大陸介入臺灣地方政治的可能性,屆時臺灣還剩下什麼?”
而就在本週早些時候,李登輝在接受BBC中文網專訪時也強調,兩岸關係已經不再是“國與國之間的特殊關係”,而是“大魚吃小魚”的關係。
採訪最後,李登輝還意有所指地說,他非常擔心臺灣在經濟貿易上過度依賴大陸,會造成大陸對臺灣的經濟和政治統戰。
不過,對於蔡英文和李登輝上述觀點,上述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這位專家表示,這完全出於一些政治目的,以大陸強大來恫嚇臺灣民眾,是徹底的“臺獨”思維。
這位專家表示,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原本是市場機製作用下的非正式整合,促成了兩岸經貿關係日益密切,也形成非正式的海峽兩岸經濟圈。ECFA的簽署是區域經濟整合的必然,也是兩岸經濟整合製度化的選擇,核心內容就是兩岸關稅降低與市場開放,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增進相互依賴關係。“因此,臺灣經濟依賴大陸是區域經濟整合的必然,也是兩岸經濟格局下的必然結果,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根本不存在誰吃掉誰的問題,現在中國大陸和韓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韓國服貿業將優先於臺灣進入大陸市場,那麼我們該如何評價?這又是誰吃掉誰呢?”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