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經濟疲態盡現 面臨嚴峻挑戰

2015年10月08日 11: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大公報》2日發表評論分析臺灣經濟局勢。評論認為,儘管各方對救經濟之法莫衷一是,但都承認臺灣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倘若臺當局袖手旁觀、撒手不管,只會令形勢更加惡化。臺當局還應研究中長期的調整產業結構政策,方能增強經濟體質,抵抗外來衝擊。

  評論摘編如下:

  今年以來臺灣經濟盡現疲態,最近島內“央行”雙管齊下救經濟:先進入匯市買入美元,令新台幣匯率急貶至33.26元、創近6年半新低後,隔天即降息0.125%,是連續16季利率維持不動後首度調整。對於“央行”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島內各界褒貶不一:臺當局“經濟部”認為,有助於刺激投資和出口;工商界表示,有助提振景氣;但有經濟學者指出,利率彈性已經疲乏,對解決島內經濟問題效果不大;有臺媒認為,解決臺灣當前經濟衰退的方法,應該是調整產業與出口結構。儘管各方對救經濟之法莫衷一是,但都承認臺灣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倘若臺當局袖手旁觀、撒手不管,只會令形勢更加惡化。

  臺灣出口今年除了1月還能維持3.4%的增長外,2至6月均是負增長。臺灣上半年出口平均衰退7%,但綜觀全球各大經濟體也出現出口衰退的現象,一方面是希臘金融風暴嚴重打擊歐洲,加上石油價格下跌導致石化產品價格走低所致;另一方面,國際間展開貨幣貶值競賽,造成民眾購買力下降而減少對進口貨品的需求。臺灣屬於高度開放的出口導向淺碟型經濟,一旦遇上全球景氣不佳,便毫無抵抗力。

  島內“央行”讓新台幣貶值,主要為了提振出口,增加臺灣出口貨物在價格上的競爭力。然而,島內輿論指出,在全球經濟處於低增長時代,海外的進口需求受其低所得影響,即使價廉物美也不能保證進口地區有能力購買。此外,臺灣產業結構失衡,一旦強項受挫,即受重創。多年來,臺灣出口主要產品為電子通訊類。去年島內整合電路、石油製品、液晶裝置、發光二極體等四大出口貨品佔臺灣出口36.5%。但今年歐美、大陸對電子產品需求低迷,加之島內HTC(宏達)手機不敵美國蘋果手機和中國小米手機兩邊夾攻,臺灣出口勢必大受影響。因此,臺當局除了實施貨幣貶值、增強出口貨物的性價比外,還應調整島內產業結構,避免過度依賴電子製造業。

  至於“央行”降息0.125%,無非是了刺激投資、擴大內需。“央行”總裁彭淮南指出,臺灣其實並不缺錢,真正問題在於:如何將超額儲蓄導入投資。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2015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臺灣去年外資投資金額總量竟落後於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排亞洲倒數第3。

  近年在民進黨政客的煽動和操控之下,臺灣社會“拼遊行”、“拼示威”、“拼衝突”,非理性的聲浪佔了上風,導致兩岸服貿協議簽署兩年多仍未能在島內生效,“反核”也令投資者憂慮臺灣的電力供應能力。島內投資環境不佳,外國投資者卻步,島內投資者當然也就興趣缺缺了。

  臺灣今年出口經歷寒冬,既有外部景氣不佳的因素,也再次凸現臺灣經濟結構失衡的詬病。臺當局還應研究中長期的調整產業結構政策,方能增強經濟體質,抵抗外來衝擊。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