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警惕!裙帶資本主義正在侵蝕臺灣

2017年05月27日 09: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每年公佈全球裙帶資本主義指數,臺灣在觀察名單中始終排名居前。臺灣《中國時報》27日發表評論指出,該統計意味著臺灣與臺當局公權力相關的特許行業,億萬富翁資產佔GDP比重明顯偏高,這是一個社會正義問題的明顯警訊。臺灣在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型態下,島內兩大黨幾乎已無社會民主內涵的政綱。在已無“黨國架構”之後,如何解構官商架構?重建廣納式制度體系,才可以讓臺灣煥發新的經濟活力。

  評論摘編如下: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每年公佈全球裙帶資本主義指數(Crony Capitalism Index),顯示“尋租領域”富人資產佔GDP比。歷年來,臺灣在觀察名單中始終排名居前,意味臺灣與臺當局公權力相關的特許行業,億萬富翁資產佔GDP比重明顯偏高,這是一個社會正義問題的明顯警訊。

  “尋租”指的是在不事競爭情況下,壟斷社會資源的循利活動。最易形成尋租市場的行業,通常是與政府密切相關的特許行業,或可運用“行政權力”介入干預的產業,例如銀行,電業、天然資源、營建與房地產等。裙帶資本主義盛行的國家和地區,資源分配和競爭優勢的達成與能力沒有直接關係,而是靠著攀附政治關係,才是能不能獲利的關鍵,而商界人士成功與否取決於他和政府官員之間的關係。

  這個指數的統計方法顯然有“局限性”,行業是否屬於尋租領域制度不同,應有不同的認定;而且不是所有尋租者都會公開自己的財富,不透明的國家和地區根本難以編撰。臺灣能夠被選入作為22個長期觀察目標,顯見臺灣還是一個相對透明的經濟體。

  每一個地區都存在著走關係的套路,因此需要依靠制度性的遊戲規則以及公民意識,來防治因走關係而扭曲的公平競爭關係。因此《經濟學人》在此指數排名的同時,也公佈了相對的制度性優勢,兩相對照才可了解全貌。

  臺灣“解嚴”前後,反對運動是以“解構黨國資本主義”作為經濟政策的主要要求。臺灣“黨國資本主義”的組成,包括國民黨黨營事業及龐大的公營企業,以及背後的政治力。運動的主要目的是將批判目標鎖定國民黨,而不處理官商或公私分際問題,甚至可以將與公營、黨營企業競爭的私營企業主爭取為盟軍。黨產被當作是威權的象徵,成為最負面的資產,民進黨從此獲得源源不絕的政經動員力量。

  以往在臺灣指責“黨國資本主義”作為吸附臺灣資源的榨取制度,具有強烈的道德光環。但隨著“民主”的深化,以及2016年國民黨大敗選,在野的民進黨獲得全面勝利,從而獨佔了政治經濟權力。原有的“黨與國”被徹底剝離,“追討黨產”、“清算附隨組織”,所謂的“黨國資本主義”被徹底瓦解,公營企業則在全面自由化的大方向下,進行全部或部分民營化與私有化。

  只是在自由化之後,私人資本進入原來的公營部門領域後,例如電信、電力與銀行,尋租領域反而更形擴大。市場力量自我演進與增強的結果,帶來的寡佔壟斷力量逐漸加深固化,創造一個新的強大的政治經濟迴圈,未能參與其中者,處境愈形困難。近來臺灣雖也有反壟斷運動,但僅是政治打擊運動的側翼。這就是為什麼臺灣裙帶資本主義指數居高不下的真實原因。

  很多地區與臺灣一樣,在發展初期都曾依靠壟斷性架構取得不錯的發展成果,像美國19世紀末一些惡名昭彰的強盜式大亨,及80年代的韓國巨型財閥。然而,臺灣要能長治久安、持續發展,就必須避免落入所謂“榨取式制度”的陷阱。

  很多實施“民主選舉”的地方,經濟仍然失敗,關鍵在於無法跳脫“榨取式”的“裙帶資本主義”所形成的壟斷性結構,這個結構為了維持自身的優勢,會榨取下層財富並限制其發展。因此,美國制定了反壟斷的《反托拉斯法》,有了監督機制,有了公平多元的政治經濟力量,建立起穩定的廣納式制度體系,從而讓人民有制度、環境去進行創造性發展,進而創造出長久的經濟成長。這是美國開創百年治世的重要制度性原因。

  臺灣在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型態下,臺灣國民黨、民進黨兩大黨幾乎已無社會民主內涵的政綱。在已無“黨國架構”之後,如何解構官商架構,重建廣納式制度體系,才可以讓臺灣煥發新的經濟活力。

  這是民進黨能否自我更新後繼續執政,也是國民黨新主席領導國民黨復活的重要功課。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