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速鐵路(簡稱臺灣高鐵)近來不敵景氣寒冬,採取減薪和減班兩項措施應變,減薪方面經理級以上主管也減薪一到兩成,減班方面單日最高幅度達五分之一。
臺媒《新生報》今天發表社論文章說,臺灣高鐵減薪,董事長殷琪停領百萬月薪,符合全球企業減薪風潮,但是高鐵減薪後,一年僅節省五千萬元(新台幣,下同)的人事成本,仍嫌太少;而減班不但影響到高鐵營運,且直接關係到乘客權益,高鐵等於是未盡到運輸責任,因此減班絕對是不適當的決策。
社論說,高鐵自2007年初營運以來,當年全年搭載旅客量一千五百餘萬人次,2008年更超過三千萬人次,去年暑假單日高峰運量已達九萬五千多人次,由於增長人數多,高鐵曾九次增班,因此高鐵的平均承載率一直都維持在四成多,可是高鐵承載率自去年十月起明顯下降,由原本的百分之四十五降到今年二月的運量減至八萬四千人,低於百分之四十,每個月的票務收入也落至廿億元以下;高鐵營運下滑原因不只一端,金融海嘯是因素之一,但是追根究底,高鐵票價太貴也是重要因素。
社論指出,今年政府發放消費券,臺灣高鐵立即宣佈,持消費券購買高鐵車票即贈送半價兌換券的活動,活動自二月六日開始,不到五天的時間,限量十萬張兌換券就全數贈送完畢,這說明兩個現象,除了高鐵票價太高而造成民眾搶便宜之外,另一個訊息則是,只要高鐵票價“合理”,民眾還是很願意搭乘高鐵。
社論指出,臺灣高鐵的優勢在快捷,但是缺點卻是車站偏遠,除了臺北站之外,專車不便,以目前的經濟情況,民眾寧取票價較低的客運車而舍高鐵,更何況客運車可以直達市中心區,有高鐵難以匹敵的便利性;高鐵承載率偏低,減班看來理所當然,卻是個兩難的決策,減班的後果是每班車發車時間距離拉長,平均候車時間加長,也就是效率與服務差了,效率及服務正是高鐵最重要的賣點,對高鐵內部來說,減班相對而來的就是裁員,員工士氣必受影響,所以減班可以預見是惡性迴圈的開端;如果不減班,又要提高承載率,另一個做法則是降價,降價的風險在於乘客如並未因降價而達成某一成長指標,虧損的破洞就會加大,公司的營運會有如雪上加霜更加困難。
高鐵的建設共投資五千余億元,當初臺灣高鐵團隊打著“當局零出資”的口號贏得標案,但是建設不久即出現財務問題,臺當局不但出資,而且為救高鐵,臺當局出資已遠高於規定的百分之廿上限,達到百分之卅五,臺當局引導中鋼、臺糖、航發會、中技社及行政院開發基金投資高鐵,乃是確定交通為公共事業,這個建設的必為全民所共有共用,如今高鐵減班,就有如花大錢建設了高速道路,卻限制車輛行駛使用,等於是投資浪費。
社論最後指出,臺灣高鐵營運之後,臺灣西部廊帶交通出現大變革,最明顯的現象就是把西部航線徹底擊垮,可是成為西部交動動脈的高鐵,並未珍惜所擁有的優勢與任務,甚至在尚未達到初期的營運規模就減班,等於根本未盡到高鐵的基本運輸責任;交通建設的回收本來就需要時間,如今高鐵為了公司短期營運策略,說減班就減班,對往來南北的民眾並不公平,也與推動大眾運輸與節能減碳的臺當局政策抵觸,對臺當局花大錢投資高鐵,是大大的諷刺。
更多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