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高校樹立口碑 增進陸生赴臺

2011年02月17日 09:31:00  來源:
字號:    

  香港《大公報》16日刊載評論文章表示,今年是臺灣招收陸生首年,不管人數多寡,關鍵還是要在教學品質上下功夫和營造友善的生活氛圍,讓赴臺的陸生學到真本事,體驗到臺灣純樸的風土人情。文章指出,臺灣高校若能打響頭炮、樹立口碑,往後還怕陸生不來嗎?而屆時臺當局也應根據需求,增加陸生名額,以堵民進黨的悠悠之口。

  

  全文摘編如下: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兩岸在去年推動的經濟、教育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將在今年初見成效。除了ECFA、大陸游客個人行外,陸生赴臺無疑是兩岸今年的重頭戲之一。臺灣“立法院”去年九月終於通過了延宕十多年的“陸生三法”修正案。這意味臺灣方面從此有限制地開放大陸學生赴臺灣大專院校就讀及承認大陸部分高校的學歷。隨上周島內“教育部”宣佈今年招收陸生的名額為兩千人,臺灣高等教育體系將展開招生工作,預計九月將迎來首批赴臺就讀的陸生。

  在臺灣一百七十多所大專院校中,有一百四十五所符合招收陸生的資格,當中除了東吳大學等十三所高校沒申請外,其他一百三十二所高校共可招收兩千人,以私立逢甲大學的七十四人居冠、公立臺灣大學七十三人居次。到底臺灣是如何制訂招收陸生的名額?根據新修訂的“陸生三法”,招收陸生的總量以島內高校招生總量的1%為上限,以目前島內高校每年招生約二十萬人來算,1%即兩千人。至於各校所得名額,先由各校自行申請,再由教育部定奪。但不少學校反映,申請的名額都被刪減。看來,僧多粥少,兩千陸生顯然滿足不了臺灣高校的胃口。

  自臺當局這兩年有意開放陸生赴臺後,人數問題便一直存在爭議。島內的大專院校,尤其是私立學校,由於臺灣“少子化”現象日趨嚴重,普遍招生不足、慘澹經營,而招收陸生有利於補充生源、增加收益,因此,一度希望馬當局能把陸生人數增至五萬。而馬當局當初的構想只是每年招收一千名陸生,但考慮到島內學校的需求,才增至兩千,但離教育界的要求還差“十萬八千里”。

  對於招收海外學生的人數,臺灣方面的限制比較寬鬆,僅以該校當學年度招生名額10%為限,人數顯然比陸生多得多。其實,馬當局也有自己的小算盤。民進黨向來反對開放陸生赴臺,還為此在“立法院”大打出手。倘若陸生赴臺人數不如預期,又會被民進黨大作文章,也令民眾懷疑馬當局兩岸政策的成效。所以,“大選”當前,馬當局在制訂陸生總額時顯得較為保守和謹慎。

  到底這兩千名額屆時是供不應求,還是乏人問津,目前難以判斷。因為除了人數外,臺當局還對陸生作出諸多限制,如就讀期間不得打工、畢業後不得留臺、不設獎學金等等。這將影響陸生赴臺的意願。但另一方面,臺灣的知名大學在亞洲大學中名列前茅,對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其實,不管人數多寡,關鍵還是要在教學品質上下功夫和營造友善的生活氛圍,讓赴臺的陸生學到真本事,體驗到臺灣純樸的風土人情。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今年是臺灣招收陸生首年,若能打響頭炮、樹立口碑,往後還怕陸生不來嗎?而屆時臺當局也應根據需求,增加陸生名額,以堵民進黨的悠悠之口。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