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日第一天,臺大校長李嗣涔給新生上了第一堂課。校長講得很簡單:“四不,考試不作弊、作業不抄襲、車子不亂停、不要蹺課。”不過,讓他得到滿堂採的則是下面這句話,“但是有目的的蹺課,我支援!”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短評指出,舉凡當過學生的,無人沒有蹺課經驗,蹺課不蹺課根本不是重點,李校長的微言大義還是講究“人品”,只是提醒學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心中都有一把清楚的尺,這就是律己。這堂課值得大學新生們仔細回味。
評論說,凡當過學生者,幾乎無人沒有蹺課經驗,有目的的蹺課當然很多,比方說熱情忘我搞社團,或者打工賺錢付學費。前者讓多數人獲得課堂外的學習,即使做不到一生受用無窮,絕對可以到老都回憶;後者就有點尷尬,錢是繳了,課卻沒上到,還好這樣的學生還是得在課堂外學習,讓考試過關。當然,昏天黑地談戀愛,也有可能成為“有目的”蹺課的理由。
評論還說,但是,無目的的蹺課可能更多,比方說,生病、熬夜起不了床,或者就是想懶散一堂課或一天。因為無目的所以多半屬隨機蹺課,如果把這當成重整精神再出發的過程,讓下一堂課多一點新鮮感,也未嘗不可,總好過沒蹺課卻跑到課堂上打瞌睡,對授課老師與同學來得相對尊重一點。
評論最後指出,其實,蹺課不蹺課根本不是重點,李校長的微言大義還是講究“人品”,他口中“有目的的蹺課”,只是提醒學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不論做與不做,心中都有一把清楚的尺,這就是律己,不必嚴格但要明確。李校長這堂課,值得大學新生們仔細回味。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