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媒評《新水滸》:新視角觀照古典巨著

2011年09月14日 09: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最近大陸拍的新《水滸傳》正在臺灣地區電視頻道熱播。名著改編自然免不了一番品頭論足。臺灣《中國時報》13日發表點評文章,跳出以往窠臼,從新的角度,探討現代精神與觀點如何注入古典巨著中,賦予其嶄新的活力。

  評論摘編如下:

  名列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的《水滸傳》,人物形象鮮活,故事情節豐富,數百年來家喻戶曉,傳頌不絕。從近代進入現代,又經話本、戲曲,到電影、電視劇的不斷改編與演繹,可以想見,人人心中自有一個水滸天地,也各有喜好的英雄好漢。最近,大陸新拍的《水滸傳》正在臺灣地區電視頻道上熱播,也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但既是電視劇,而且還是號稱新版再拍,當然免不了一番品頭論足,毀譽參半。 

  不管是否忠於原著,或是如何迎合市場口味,《新水滸》必然又會陷入爭議不休的迴圈,倒不如跳脫某些人物造型的有否到位、某些情節改得合不合理等窠臼,重新去玩味和省思,這一代人是如何以新的視角去觀照這部深入人心的古典巨著。 

  《水滸傳》約略是在元末明初,根據《大宋宣和遺事》與《東都事略》等書記載,有關宋江36人起義造反的原型創作增補而成,其中包括宋江、林沖、李逵、武松、魯智深等人物的故事與形象,更是膾炙人口。數百年來,“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梁山好漢替天行道,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只重兄弟不近女色等傳統認知,幾乎就是新《水滸傳》所塑造的男性情義、熱血英雄的同義詞。 

  但到了現代,卻有了微妙的轉變。以新《水滸傳》為例,原著和舊版電視劇中108條好漢各領風騷、聚義梁山,乃屬天授機緣,是洪太尉擅開了伏魔殿中禁錮的108位魔星下凡所致。但新版則改成了是公孫勝杜撰傳奇,用來說服引誘宋江入夥;而後來36天罡、72地煞的排序定位,也改成是公孫勝與吳用的合謀巧計,挖出先暗藏的碑文,讓梁山好漢們深信替天行道的必然性。如此,既破除了原著中的迷信成份,也凸顯了108將不過是血肉之軀,甚至都是世間傷心人的無奈。 

  又好比原著中極度表彰男性情義,貶抑男女情愛,幾乎已到了凡女人皆是破壞兄弟情義之淫婦的地步,此種論調在現代不少影視劇中雖偶有翻案,新版則進一步賦予了包括潘金蓮、閻惜姣等更符合人性的性格,刻畫了男女情變的因果,也為原著中男性動輒殘殺女性的故事引入了新的反思。 

  不過,新版也還有至少兩個令人難以釋懷的懸念。其一,如此厲害的梁山好漢,在聚義水泊前個個威風八面,生龍活虎,為何一旦接受招安、征討方臘後,轉眼間就一個個死的死、病的病,變成這般不濟,最後還急速死掉十之七八?有關《蕩寇志》的這一段,僅佔新《水滸傳》故事的一小部分,數百年來始終讓讀者和現代的觀眾為之扼腕不解。莫非其中暗喻,青春熱血、叛逆不羈,原該豪邁奔放,無拘無束,一旦納入體制做了良順之徒,棱角鋒芒盡去,生命火花也為之黯淡? 

  其二,所謂逼上梁山,108人固然各有原因,但其中也有如盧俊義、朱仝等多人,幾乎就是被設計誘騙或陷害,逼得走投無路才上梁山。這般情境,後來豈真能無所芥蒂?梁山好漢中,出身階層、人脈親疏,原就極為複雜,後又分成宋江、吳用、花榮等的招安派,與晁蓋、李逵、武松、魯智深等的抗爭派,彼此理念路線不同,充滿緊繃暗流。比起原著與舊版劇的輕描淡寫,新版雖已強化著墨,但仍有太多可供後人營造揮灑的空間。 

  如何將現代的精神與觀點,重新注入這部古典名著中,賦予其新生命,將更有價值,更須功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