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落兄弟姐妹在豐年節上盡情舞蹈。王平攝
花蓮的街道一點也不堵,計程車卻以步行般的龜速緩緩遊走。“車子壞了嗎?”記者忍不住問,司機回答:“沒有啦,慢點好,比較安全。”早已習慣北京與臺北的爭分奪秒,花蓮計程車讓我見識了這個城市的悠閒。
司機大叔開得慢,主要是他想幫我規劃一下花蓮該怎麼玩。“要吃海鮮可以去七星潭,吃過晚飯正好可以去看豐年祭……太魯閣一定要看,還可以去坐熱氣球……”不緊不慢的語氣就像老朋友一樣熟稔。在花蓮玩什麼?這是個問題,因為選擇有點多。這裡既有大山又有大海,坐擁號稱世界奇觀的太魯閣大峽谷,放眼就是湛藍的太平洋,綺麗的花東縱谷,還有眾多各具創意的民宿以及熱情似火的少數民族風情。
我們的第一站是花蓮少數民族聯合豐年節。花蓮有阿美人、布農人、噶瑪蘭人、太魯閣人、撒奇萊雅人、賽德克人六大部族。每年夏天,臺灣少數民族都要舉行豐年祭,祈祝風調雨順,來年豐收。
過去,豐年祭一直帶著神秘色彩,一些部族的豐年祭甚至禁止外人在場。根據各自的民俗信仰,不同族群的豐年祭活動形式不一,比如阿美人的小米祭、噶瑪蘭人的海祭、卑南人的收穫祭。近些年,花蓮市政府組織各部族合辦豐年節,這項活動如今成了民眾和遊客大家齊參與的文化盛事。
7月19日,豐年節以踩街嘉年華方式拉開序幕。記者到達花蓮的7月20日,豐年節在大運動場舉行。除了各族頭目舉行祭祀祈福儀式以外,最主要的內容,就是穿著絢麗民族服飾的年輕男女,呈現原汁原味的各族民族歌舞。
除了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豐年節還帶了幾許臺灣綜藝節目的味道。主持人時不時會開兩句玩笑:“看見前排跳舞的美麗姑娘沒有?我透露一個秘密,她還是單身……”3位少數民族歌手的現場演唱是一直不停的背景音樂,很多歌近乎沒有詞,只是重復充滿部落風情的旋律。
豐年節的高潮其實在表演結束之後。所有觀眾都跑進運動場,幾乎把場子撐滿,花蓮縣縣長傅崐萁夫婦在臺中間領舞,大家手拉手,一曲接一曲跳個不停。豐年節持續4天,每天節目不同。除了歌舞,各種少數民族小吃、手工藝品都會在現場集中販售,對少數民族文化有興趣的朋友不容錯過。
第二站是賞鯨之旅。花蓮地處臺灣東部,被西邊的中央山脈和東邊的海岸山脈夾持,交通不便讓工業遠離,這反而成就了一片免受工業污染的“世外桃源”。海岸山脈如刀般縱切入水,離岸很近水深就達四五百米,造就各種海洋生物的幸福樂園,海豚與鯨魚最喜歡在這片海域覓食嬉戲。
“看到鯨豚的幾率高達95%”,船長說:“因為現在有各種電子偵測手段。”果然,開船僅僅半小時,眼尖的同伴就看到了遠處水面下的黑色身影。等船開近,灰色的長鼻飛旋海豚完全沒有羞態,一條接一條在船頭跳躍,似乎在給船領航,有的海豚貼近船舷,眼看馬上就要被擦撞到,卻在一轉眼間消失無蹤。
很難形容看海豚的心情,不僅僅是驚喜,更多地是一種生命禮讚般的感動。綠綢緞般澄澈通透的海水中,這些美麗的生物如此自由輕盈,歡快又友善,一切負面情緒與此時此地無緣。“海豚很喜歡和船玩,因為我們花蓮人對它們很好,很注意保護它們,如果你傷害過它,它一見你就跑了。”解說員的話,傳遞出人與自然之間簡單又深刻的道理。
其實,去花蓮看太魯閣、體驗少數民族文化,或是賞鯨、坐熱氣球固然很好,但隨便找一個民宿住下,悠閒地吃早點、喝下午茶,在長青苔的老房子中間閒逛,或者在七星潭的石頭沙灘上躺一下,欣賞被白亮的雲彩染成銀色的太平洋,有空也可以去生態魚場挖一挖黃金蜆(花蓮出產的一種淡水貝類),也是現代都市人的難得享受。(記者 王平 孫立極)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