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大、二擔島變旅遊勝地 見證兩岸風雲變幻

2014年07月01日 08: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曾經是臺灣戰地最前線的大擔和二擔島,6月30日正式從臺軍方移交給金門縣政府,規劃開放觀光。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曾是軍事前沿的大、二擔島將變身為旅遊勝地,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成果,有助於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評論摘編如下:

  為促進金門地區觀光,臺灣軍方昨天移交大擔島和二擔島(臺稱大膽島和二膽島),只留駐少數必要兵力,而自今天起將由金門縣政府正式接管這兩個島。眾所週知,當年兩岸軍事對峙期間,大、二擔島由於離廈門只有約4公里,被視為“前線中的前線”,如今兩岸早就硝煙散盡、握手言和,臺灣開放當年的軍事禁地亦是大勢所趨、順理成章。尤其近6年來,兩岸關係實現重大轉折,從緊張動蕩走向緩和穩定,取得交流合作、協商談判的重要成果,呈現出和平發展的新局面。曾是軍事前沿的大、二擔島將變身為旅遊勝地,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成果,有助於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大擔島距離臺灣本島遙遠,但卻是距離大陸最近的島嶼,是上世紀50年代臺當局“反攻大陸”的最前沿。清代曾有書籍記載大、二擔島的險要地形:“北望高浦,西界海澄,東扼烈嶼,南臨大海,汪洋浩瀚。障乙太武,外與金門相為犄角,二嶝防于內(大嶝、小嶝),二擔捍于外(大擔、小擔),浯嶼則孤懸海表。”多年來,大、二擔島因屬軍事要塞堡壘,對兩岸民眾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早在上世紀90年代島內就有意把大、二擔島等軍事禁區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但卻“只聞樓梯聲,不見人下來”。直至近年臺海局勢穩定,兩岸政治互信逐步增加,大、二擔島才得以揭開神秘的面紗。這對金門縣政府是不可多得的旅遊商機。據統計,現在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次從廈門坐船出海到大、二擔島海域觀光,雖不能上岸一睹“廬山真面目”,但能近距離“親近”神秘莫測的軍事禁地,已吸引大批觀光客前來,倘若禁地開放,必能吸引更多遊客前往,商機無可限量。這也是金門縣政府近年極力向軍方爭取接管大、二擔島的主要原因。臺灣軍方亦從善如流,除了考慮當地政府發展經濟的需要,也是配合軍中精簡兵力的政策。

  由於兩岸早就結束兵戎相見的年代,臺軍方這些年持續裁減前線外島駐軍。金門、馬祖與澎湖等“防衛司令部”已降編為“指揮部”,三處總兵力將降到1萬多名。據說,過去最盛時期,金門就有12萬人,馬祖5萬人,澎湖也有近2萬人,當時臺軍陸軍兵力一半左右的部隊都戍守金、馬、澎。其中大膽島駐軍曾有一個營、二膽島一個連,總兵力600多人,實施“精實案”後,現在兵力只剩下1連、不到200人,且集中在大膽島。

  近年臺當局開放金門、馬祖等一系列軍事禁地作為旅遊景點,可見兩岸關係之融洽,臺海局勢之穩定。期待兩岸儘快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簽訂和平協議,如此才能保兩岸關係長久和平。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