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評論說,好萊塢女明星最近遭到破解流傳的情慾裸照,百多位女星春光外泄,嚴肅的證明了“雲端儲存”的巨大風險。沒有人知道駭客族群的能力極限會到何種地步?一個老宅或一名小孩、一群天才怪咖或一群網軍打手,都有可能是攻克層層主機防火牆的狠角色。
推廣宣揚雲端儲存的科技公司,始終都只是為了“賣設備”!配合設計雲端攻擊防護機制的公司,也都是為了“賣軟體”!他們還分別繼續賣後續的“維護服務”;甚至歐美還有人賣“數據庫損害保險”等一籮筐概念延伸的周邊。
評論認為,臺灣報紙雜誌平面媒體,大約10年前開始建置圖文索引,直到前3年整個大型數據庫系統結構才完成。電視則因每日新聞與節目眾多,尤其原始拍攝或錄製的檔案,多數也仍須保存;數字化直到最近還在陸續規劃進行。相較日本、韓國乃至大陸,臺灣媒體數字化的進程非常慢!距離所謂真正的“雲端”也還很遠!但這無礙于駭客們有空或沒事時,跑進媒體網站主機來個兩下。
據評論介紹,臺灣“中時”與“聯合”的線上新聞數據庫,由於提供外連檢索,大約2004年就有駭客持續性的破解並更新至今。駭客之所以出手,主要因為嫌棄報社本身的“搜索引擎太慢且索引排序太差”,我自己親眼見識並使用過的“駭客版”,果真好用百倍!由於這是“行家練功私下交流”且並無販賣,媒體或外界渾然不知。
電視臺發生駭客盜取數據的機率較少,一般頂多是官網被換個巨乳正妹“小破壞兩下”。電視影音數據系統(Archive)大多采取封閉性設計,另方面則是電視臺影像內部紀錄或登錄的標記(tag)非常雜亂。“電視臺的人自己都找不到了!”駭客們常聊說:“臺灣媒體的新聞那麼無聊難看,駭出來幹嘛?”
評論指出,新媒體的浪潮中,雲端儲存是“自媒體”的配套途徑。媒體與大眾,彼此去獲取對方生產的影音文字內容,相對容易許多!而原本每個人珍貴存藏在自家硬碟內的東西,因為行動讀寫而陸續放在雲端,也帶來無限的方便和樂趣。
但所謂“雲端”,其實技術上已經算是“公共領域”。就駭客的角度,任何數字格式檔案一旦開始上傳網路,無論傳到哪都是“雲過端有痕”,過程中與最後都有千百個可以攔截破解的途徑。“私密、重要”的檔案若不想遭駭外流,除非專門放在一部“永遠不連網”的電腦中!
評論直言:但最終,永遠也不會有人做出“數據永遠安全”的保證。事實證明了,除了地震淹水無以抗拒的天災之外,硬碟會壞、光碟會爛,雲端儲存也從未安全過!或因駭客太強、設備太弱,畢竟駭客寫程式才是人與機器的重兵結合,“沒有程式是不能破解的,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王尚智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