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聲音:加強街道居委會為主體的兩岸交流

2015年06月17日 15: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最近,參加上海徐匯區臺辦組織的社區幹部臺灣行成果分享會,感觸頗多。

  近年來,隨著海峽兩岸交流往來的日益密切,兩岸人員往來特別是基層民眾的往來日益頻繁,基層民眾的互動交流已成為兩岸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感到,認真組織好以街道、居委會為主體的基層對臺交流尤其重要。

  首先,基層交流是兩岸交流由“小眾化”向“大眾化”發展的客觀要求。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臺工作還是由專業部門、專業人員從事的一項“小眾化”工作,民眾的參與度不高。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兩岸經貿往來增加,特別是兩岸旅遊的開放,兩岸民眾的往來日益增多,去年大陸赴臺旅遊人數達到近千萬人次。這種密切交流,增加了兩岸民眾互相了解的機會,讓兩岸人民直接感受到兩岸一家親的血脈親情。但這種交流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引起兩岸民眾生活方式上的衝突。所以,深化兩岸交流,既需要民眾間的自發交流,又需要有組織的“大眾型”交流方式來提高兩岸基層民眾交流的水準。兩岸社會管理中最基層組織間的交流,不失為兩岸交流中“大眾型”交流的一種好形式。

  第二,基層交流內容及形式的內生性能推動交流活動持續開展。

  基層交流的內容,都是由基層及民眾生活中派生出來的具體事務。如社區管理、社區環境的建設、老齡化社會的社區應對、弱勢群體的關懷,甚至是垃圾分類處理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瑣事。這些問題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社區幹部必須天天面對的問題。

  臺北、上海在社區治理、社會民生發展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社區幹部有很多共同的體驗,相通的記憶和經驗。他們在一起交流不會有政治上的障礙,話可以說到一起,事可以做到一起,感情可以交流一起。通過交流,上海社區幹部甘願奉獻默默為居民服務的思想感染了臺灣來的里長們,而臺北里長“歡喜做、甘願受”的工作理念也感染了上海的居委會幹部。臺北基層社會的垃圾分類、社區營造的方法傳給了上海的居民,上海居委會組織居民開展各種活動的方式也展現了上海人多彩的生活。

  這種交流增添了滬臺居民對兩地生活方式的理解,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認同,增添了兩岸一家親的認識。民眾參與兩岸交流的積極性帶動了起來,兩岸民眾像親戚一樣走動起來了。可見,由民生內生出的交流項目,由親情貫穿其中的交流活動,具有可持續性。

  第三,成果分享擴大了交流效果調動了各方參與兩岸互動的積極性。

  讓到臺北參訪的居委會幹部講參訪收穫的成果分享會,更是擴大了基層交流的效果。社區幹部相聚一堂,由到臺灣參訪的居委會幹部講臺灣社區營造,講臺北里長一天的工作,講臺灣的社區基層民眾參與社區的管理,既有情況介紹,又有理性分析,還有借鑒里長工作經驗做好為居民服務的打算。這種成果分享,使沒去過臺灣社區的社區幹部也感到了臺灣社區營造的一些好的做法。同時也使各級管理部門看到了,兩岸交流從基層做起,既是做臺灣人民工作,也是推動我們基層治理的一個好方法,它有效地把兩岸交流與現實工作有機地結合到一起,調動了各級參與到兩岸交流活動中來的積極性。

  總之,基層交流是兩岸民眾心的交流的的一個好方法,是增進兩岸人民之間了解的好途徑,應該創新形式、長期堅持。(作者顧祖華,繫上海市臺辦幹部)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