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島內鬧得風風雨雨的高中歷史“課綱微調”爭議,近日達成了“初步共識”,原有的17個爭議點,多數傾向於要改回舊課綱的用法,若果真如此,則不啻“臺獨史觀”又一次在臺灣高中歷史課本扎穩陣腳。
違法抗爭再次得逞
據臺灣《聯合報》22日報道,建議修改的17個爭議點,包括“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改為“婦女做慰安婦”;“光復臺灣”改為“接收臺灣”。
專家小組成員、“中研院”研究員林滿紅稱,目前僅剩一項爭議未解決,那就是原課綱寫的是“日本統治”,微調課綱改為“日本殖民統治”,到底要哪一個?專家小組目前傾向於從“日本統治時期”“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及“日本時期”中三擇一。臺“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完全尊重專家意見。
臺灣高中課綱一般3年調一次,國民黨執政當局今年夏天推出的課綱微調,旨在去除一些高中歷史課本有明顯媚日、“去中國化”傾向的表述,但卻引發政治勢力操縱一群高中生持續抗議,學生一度闖入“教育部長”辦公室,導致30多人被警方逮捕。
跟反服貿運動如出一轍,臺當局又一次屈服於違法抗爭。課綱微調雖于8月1日上路,全臺灣卻幾乎沒有縣市採用。臺“教育部”遂召集專家諮詢小組,重新厘定微調爭議。
原微調何錯之有?
課綱微調又走回頭路,島內有輿論批評這是對“臺獨史觀”的妥協。前微調小組召集人、臺灣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23日投書《中國日報》,質疑此次回調不合理。
王曉波說,原微調小組給給慰安婦加上“被迫”,是因為有課本根據“一綱多本”,竟寫成“也有臺灣婦女自願到海外從事慰安工作”,而居然審查通過。誰是自願,課本也沒列名,因此所有的“慰安婦”都有自願之嫌,這不是對“慰安婦”的二度傷害嗎?原微調小組把“接收臺灣”改為“光復臺灣”,也是基於語義精準,“光復”是指臺灣原屬中國而歸還中國。“接收臺灣”就不具有原屬中國之意,而“原屬中國”才是鐵打的歷史事實。
王曉波指出,《開羅宣言》明文要剝奪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嶼等歸還。是“歸還”而不只是“接收”而已。對中國而言,馬關割臺何止“竊取”而是搶奪。所以,微調小組曾把“日治”調為“日據”。目前諮詢小組又將改成“日治”,這不是“中性字眼”,而是對日本割臺的合法化,對《開羅宣言》的非法化。(閔喆)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