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的偏鄉教育:一頓飯換一堂課

2016年01月14日 09: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5年度,臺灣的“暖”新聞中,坪林小學漁光分班老師發起“誰來午餐”計劃,與學生合力烹飪,招待客人吃午餐,盼以“一頓餐”換“一堂課”,為學童爭取教育資源。臺灣《立報》13日社論說,這種為學童爭取教育資源的行為讓人心動。在漁光上課的學生,就像臺大求學史上“最超乎想像的一件事”般,也是一對一上課。

  漁光分班早期是漁光小學,受人口外流影響,併入坪林小學,成為漁光分校,3年後再降為分班,現在全校有12名學生,一、六年級各1名,更大危機是,漁光地區2年內沒有適齡孩童入學,分班隨時都有可能消失。

  學校老師於是在2015年4月發起“誰來午餐”,概念是一頓飯換一堂課,利用學校的“漁光自耕小農場”生產的金針、龍須菜等食材,由老師與學生合力烹飪,招待客人吃午餐,代價是來賓要為孩子上一堂課,內容不設限。

  學校的積極教學,是讓要學生與社會接軌,提升偏僻鄉村教育、教學功能,也足以成為其他偏僻鄉村表率。

  偏僻鄉村問題,絕不只發生在臺灣,即使教育水準高的近鄰日本,也有相似問題。在2016年才拉開序幕時,日本鐵道迷對於石北本線可能要再廢站發出惋惜。原因是石北本線的賣點,是經過上白滝、白滝、舊白滝、下白滝等連續四站相同命名規則的白滝系列。更早之前在上川與上白滝之間,還有奧白滝站名,但在2001年已經先降格為信號場(號志站),3月之後的整個白滝系列,就會只剩下白滝一個中型無人車站。

  事實上,以載客的需求來講,這些地處偏僻的車站,並沒有存在必要,只是鐵道公司考慮到還有學生要利用這條鐵道上課,才等到3月學生畢業後再廢站,這種體貼的溫馨,與漁光分班的“誰來午餐”有異曲同工之妙。

  通過這樣認知,可以體會到偏僻鄉村教育要能獲得改善,交通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其次則是營生需求。臺灣要改革偏僻鄉村教育,也許會落得只是為少數人投入更多資本,但這仍是要做的事。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