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需要大陸游客 應務實經營觀光資源

2006年04月20日 15:08:00  來源:
字號:    
  針對備受關注的大陸游客來臺觀光議題,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這是對臺灣自己有利的事,沒必要神經兮兮,天天擔心別人搞“統戰”。臺灣現在能做的,不是計較名目,而是好好經營。

  社論說,大陸人士來臺觀光議題被兩岸經貿論壇炒熱後,臺灣“行政院”也數度宣告要大幅度開放。“陸委會主委”並宣稱“只要大陸今天開放,我們明天就準備接待”。目前已準備每天開放一千人,以後再視情況增加。無論如何,當局正在籌組有關大陸人士來臺觀光的談判團體,以因應大陸所成立的“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很可能旅遊局、民間團體會一起加入。而大批大陸觀光團現身臺灣各地景點的畫面,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社論指出,對於這一次“連胡會”大陸所宣佈的若干政策,或許有不同評價。但兩岸間的整體情勢對比變化,才是問題關鍵。換言之,不論當局目前如何評估此一情勢,但多數評論者大概都同意:大陸是一個新興的經濟體,相當期間內還是會維持巨量的成長。相對的,許多外資分析師卻對臺灣的景況感到憂慮,不僅經濟停滯多年,境外航運沒什麼進展,“國”外投資年年減少,資金外流卻日益嚴重,企業外移,研發中心與營運中心已成口號。偏偏臺灣又是一個倚賴型的經濟體,以前靠美國,現在靠大陸。在這種情勢下,臺灣要不邊緣化,只有一個辦法,拉住新的大經濟體,跟著繼續成長。而大陸是目前的最大標的。不只是臺灣如此看,連美國日本都一樣。

  以此來看,以前“三通”還可能是臺灣對大陸談判時可以打的一張牌,現在恰恰相反,這張牌的優勢已經換到大陸那邊。以前臺灣可以對大陸觀光客設限,以此為籌碼。現在,那籌碼已經易主,是臺灣比大陸更需要大陸觀光客。以前金融業、電子業能不能赴大陸,技術與資本是臺灣的籌碼,現在,大陸不缺資本,技術已漸漸與全球接軌,臺灣電子產業為了全球化的競爭,不能不赴大陸投資。主動被動的易手,才是最大的變化。這是臺灣在看待大陸人士來臺觀光時,不能不考慮的重點。

  然而,臺灣在吸引大陸人士來臺觀光,卻沒有什麼特別的經營投資。不要小看這種細心的規劃投資,歐洲國家如法、德、瑞士等,為了吸引大陸觀光客,早已大力宣揚學習中文,學習簡體字,甚至在主要商場特別聘請熟悉中文的服務人員。不必覺得奇怪,也不必說酸話,這是無關政治的,這才是真正在做生意。

  同樣的道理,臺灣的觀光地區有沒有特別設立簡體字的觀光介紹導覽?或者有沒有使用人民幣的方便性?甚至,如果大陸觀光客購買了大量的特產,有沒有特殊服務,讓他們可以直接運送回去?這些,都是為了服務旅客,為臺灣賺更多錢的必要準備。但臺灣有做嗎?或者,臺灣還在政治的魔咒上僵持,像個傻瓜一樣,把可以的賺到錢推到門外?還有,臺灣有沒有準備在大陸推廣臺灣旅遊,用長期經營的方法,像在海外做廣告一樣的,在大陸媒體刊登廣告與電視宣傳呢?推廣臺灣旅遊有兩種層次:一層是內部的細心規劃與長期經營,另一層是對外的宣傳與推廣。但臺灣在大陸人士來臺觀光上,又做了什麼?

  社論最後呼籲,不必再爭什麼名目或談判的名稱了。能談就好好談,這是對臺灣自己有利的事,沒必要神經兮兮,天天擔心別人搞“統戰”。臺灣現在能做的,不是計較名目,而是好好經營。不僅對大陸觀光客要如此,對歐美、日本旅客也一樣。要知道,現在是臺灣在和歐美爭取大陸觀光客,如果不好好經營,好奇心的階段過去,大陸人士不想再來臺觀光,臺灣連最後的機會都沒了。 (海航)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