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21日成立,黨主席蘇貞昌兼任召集人,謝長廷確認出局。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個中緣由不僅牽動民進黨權力鬥爭,更攸關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人們以為蘇貞昌的兩岸主張只是偏于保守,沒想到如今竟向“獨派”靠攏。
評論摘編如下:
讓外界好奇了幾個月的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主管人選日前終於揭開謎底。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決定不假他人之手、親自操刀,兼任“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集人。換言之,原本出任該職的熱門人選,民進黨“中常委”謝長廷確定出局。這樣的結果頗出乎島內輿論的意料之外。蘇貞昌今年5月當選黨魁後,罕見地主動與謝長廷頻頻接觸。當時關於蘇貞昌想借重謝長廷處理黨內兩岸政策的傳聞不脛而走。近日民進黨方面也證實了這個傳聞。但為什麼在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卻把謝長廷踢開?個中緣由不僅牽動民進黨權力鬥爭,更攸關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
蘇貞昌和謝長廷因在2007年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中鬥得你死我活、刀刀見骨,而結下樑子。所以今年初二人密會詳談數小時,讓外界浮想聯翩。事後謝長廷還放出風聲說,願意“不計名分”地協助新黨魁處理黨內事務。如今正是“一語成讖”,謝長廷沒有被委以厚職,只獲邀擔任委員,是否還會繼續“輔佐”蘇貞昌,只能待日後分曉了。儘管蘇謝在兩岸議題上有不同看法,但令二人合作破裂的導火線是謝長廷的大陸之旅。
謝長廷夫婦及幾位謝係“立委”上月走訪了福建和北京,返臺後積極與各界分享登陸感受,並敦促黨內務實看待兩岸關係。不料,在各界看來具有積極意義的謝長廷大陸行,在蘇貞昌眼中卻是對其權力的挑戰和威脅。原本兩人的互信基礎就很脆弱,當謝長廷因登陸而變得風頭甚勁後,這如紙般薄的關係立刻變得千瘡百孔。加之“獨派”極力反對謝長廷“憲法各表”的主張,蘇貞昌最終選擇妥協,不願得罪深綠陣營,顯然是為了保住黨魁位置,為下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鋪路。
其實,“中國事務委員會”主管花落誰家,是民進黨內部事務。只要主管者能正確判斷當下兩岸及國際形勢,制訂切實可行的兩岸主張,謝長廷也好,蘇貞昌也罷,都無可厚非。但蘇貞昌日前對兩岸關係定位的“最新說法”讓外界既失望又驚訝。他聲稱,兩岸“互不隸屬”,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過島內“公投”。言下之意,即認為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這與李登輝的“兩國論”、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的本質又有何不同?一直以來,人們以為蘇貞昌的兩岸主張只是偏于保守,沒想到如今竟向“獨派”靠攏。
蘇貞昌抓住黨內兩岸議題的方向盤不放,欲讓謝長廷無出頭之日,以確保自己亦可能如願成為民進黨下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之候選人。但導致兩岸局勢緊張的“臺獨”主張早已被島內主流民意摒棄,蘇貞昌的夢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