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為了要打敗民進黨內的強勁對手蔡英文,取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門票,蘇貞昌急於拉攏深綠陣營,從兩岸政策渟滯不前,到1月13日的火大遊行,反映的無非就是蘇貞昌的權力焦慮症。
社論摘編如下:
全世界政黨,很少有像民進黨一樣,不論執政或在野時期,都無法擺脫上街頭的慣性,簡直到了“我遊行故我在”的地步;事實上,多數民進黨領導人只要面對權力危機,就會本能的訴諸群眾運動,民進黨黨主席蘇貞昌日前發起“火大遊行”,說穿了,就是為了要抓回已經搖搖欲墜的領導權。
民進黨天王們深知,攻擊就是最好的防禦。陳水扁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末期,第一家庭的貪腐案逐漸現形,外有要求臺灣地區領導人下臺的反貪腐運動,內有民進黨精英要求自清的聲浪,陳水扁當時化解危機的伎倆,就是動員群眾來鞏固領導中心。同樣的,在臺北市長選舉時刻意淡化政黨色彩、不斷喊“超越”的蘇貞昌,近來卻急於重返街頭路線,和當年的陳水扁異曲同工,就是為了要將內部壓力外部化。
今年初,民進黨以極高的聲勢輸掉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黨內出現反省聲浪,要求提出務實的兩岸路線,因此,該黨最具人氣的天王蘇貞昌5月接任黨主席,各界寄以厚望;尤其,馬當局深陷油電雙漲、課徵證所稅風暴,理論上,這正是在野黨大顯身手的好時機,也是蘇貞昌展現領導能力的時刻。
但是,蘇貞昌除了召開幾次“Open講論壇”、讓大家各言所志之外,卻毫無能力提出主張、政策,黨內中生代紛感不耐,郭正亮批評,“領導人要針對問題拿出答案,不能一直開讀書會”!他更直言,蘇貞昌正是因為“害怕失去權力”,不敢面對臺灣最需要的改革。
事實上,郭正亮正是點出“國王沒有穿新衣”的那個人,民進黨黨主席選舉時,對手就曾質疑,志在臺灣地區領導人之位的蘇貞昌,擔任黨主席可能會畏首畏尾、無法大刀闊斧的改革,此一批評果然不幸而言中。
就以民進黨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為例,各界都看好由黨內大佬謝長廷出任“召集人”,因為,謝長廷不但是目前民進黨內唯一有能力提出民共交流模式的人,他更身體力行,在10月進行了民進黨員與大陸的兩岸“破冰之旅”。如果是大有為的民進黨領導人,必然會委請謝長廷主導民進黨兩岸政策改革,一來,可借此讓民進黨耗費10年卻一無所成的兩岸轉型工作,畢其功於一役;二來,蘇貞昌若能趁機和謝長廷和解,對於自己登上“大位”,將是莫大的助力。
這是于公于私都有利的合作,蘇貞昌卻舍此不由,他公開表示,謝長廷的“憲法各表”,並非民進黨主張。蘇最後雖然成立了“中國事務委員會”,但委員會只有研究而沒有交流功能。這樣一套走回頭路的組織,果然讓謝長廷知難而退,其他的民進黨大佬也沒興趣,因此成立至今已3個月,連委員都找不齊,所謂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完全是虛應故事的官樣文章。
錯失民進黨轉型良機,這是蘇貞昌的短視,但他為何不敢走向務實的兩岸政策,一心只想安撫深綠,那就只有權力動機可以解釋了。為了要打敗民進黨內的強勁對手蔡英文,取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門票,蘇貞昌急於拉攏深綠陣營,從兩岸政策渟滯不前,到1月13日的火大遊行,反映的無非就是蘇貞昌的權力焦慮症。
只是,蘇貞昌這次把民進黨帶回街頭,也許能讓他取得綠營的領導權,但卻也是民進黨的倒退。事實上,民進黨的“火大遊行”,冒用了工運團體“火大行動聯盟”的名稱,不但扭曲了弱勢團體當年的抗爭精神,更嚴重的是,堂堂最大在野黨還要冒用弱勢團體的名號,完全凸顯出,創黨20幾年來,民進黨實在沒有太大的長進,套一句“火盟工運”人士的批評,民進黨難道是沒招了,竟然自願成為“工運團體”的山寨版。
雖然蘇貞昌一心要討好深綠,但只會上街頭,連綠營都認為這是過時的招數,民進黨大將蘇煥智就直言,提出對策主張,比搞火大遊行重要。這是自己人的批評,所言甚是;蘇貞昌機關算盡,全是為了權力,但是一個沒有能力提出政策的政黨,是無法重新贏回“執政權”的,而一位不懂政策的領導人,更是永遠不可能登上臺灣地區領導人之位。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