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談“唇槍舌劍火花四射”
會談圍繞“兩岸的差異與共識”等主題展開,基於不同立場,參會雙方異見頗多。
開幕致詞時,謝長廷就拋出兩岸交流已嚴重失衡,引發島內民眾五大不安的看法。他滔滔不絕,還錯把演講稿當作了致詞稿。中國社科院臺研所所長余克禮則不贊同謝長廷所說的兩岸交流嚴重失衡。會談伊始,雙方就“唇槍舌劍”,你來我往。
此後會談全程閉門進行,但外界依據發言稿,仍能一窺雙方思維碰撞、火花四射的場面。
謝長廷除提出兩岸交流的五大不安外,也提出新的觀念與新作法,他說,和平並不是沒有差異,從歷史看,兩岸個別發展時間很長,這樣的兩個個體一定有差異,現在問題是如何處理差異。
謝長廷還向在場的大陸學者喊話,政黨交流不應局限自己想法一樣的政黨為對象,正因為有差異才需要交流溝通,透過交流溝通才可以降低敵意,減少誤會和衝突。謝長廷在隨後的演講中提到,積極負責、處理差異;由下而上,擴大參與;尊重現狀、強化互信;立基憲法、穩定和平。
孫亞夫發言說,20多年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臺獨”之路違背了人民的利益和願望,違背了歷史和現實,違背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潮流,是行不通的。他說,雖然兩岸許多方面存在差異,但雙方不能永遠站在差異的兩邊,老死不相往來;更不能利用差異製造誤解,甚至挑起對抗。相反,雙方應當縮小差異,逐步消弭差異,以期破除誤解,直至結束對抗,走到一起來,共同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
與會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對媒體表示,雖然雙方言語交鋒,各持立場,卻能更增進彼此了解。臺灣政大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陳芳明受訪時也表示,如果雙方已經互相理解就不需要開會了,火花四射反而是開會的目標。
會談也不是只有歧見,沒有共識。會議結束後,雙方發表三項共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得到兩岸主流民意的支援,臺灣各政黨參與兩岸交流將更全面反映島內民意;兩岸交流應讓廣大基層人民受益;兩岸應面對歷史、正視現實,推進政策創新,促進兩岸共同繁榮發展。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