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仍有難解的困局
不過,指望“香港會議”之後,民進黨能夠打開兩岸交流大門,就太過於樂觀,不切實際。無論謝長廷還是民進黨,都要面對難解的困局。
去年10月謝長廷開啟“調酒之旅”,有輿論認為,回臺後謝必將揭開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壓力鍋。結果,謝長廷並未在黨內收穫掌聲,回臺後不但低調行事,今年初更鬧出一場沸沸颺颺的“微博風波”。有北京臺灣問題專家接受本報記者採訪表示,謝長廷焉能不知道大陸的底線在哪,但是黨內“獨派”意識依然深厚,這些動作都是他為向“獨派”交待而做出的調和姿態。
大陸資深臺灣問題專家許世銓在評價謝長廷時,也用到“左右逢源”、時進時退的詞語。他說,以謝長廷個人而言,如何調整大陸政策“解決不了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還是要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這又何嘗不是整個民進黨的困境。民進黨放棄“臺獨”承認“一中”就會喪失深綠“鐵票”,無異於在選票政治中玩自殺。2012年“大選”前,蔡英文苦心經營“中間形象”,最後還是要“臺獨教父”李登輝為其站臺拉票;蘇貞昌推出“中國事務委員會”,本想凸顯自己在兩岸議題上不缺席,到頭來做出的仍是“臺獨”價值“不必調整”的決議。
不能回到“一個中國”,民進黨便找不到推進兩岸交流的著力點。於是,“香港會議”之類便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功效。有媒體評論說,如此一來,交流只能有兩個效果,一是緩和紅綠對立與緊張,二是在臺灣社會造成民進黨也能解決兩岸問題的印象。如今,謝長廷踏出了紅綠交流的重大一步,後繼有人還是後繼無力,外界都在看。要真正在兩岸交流中有所作為,民進黨無疑還有漫漫長路要走。(記者 王昭)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