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港媒:謝長廷兩次登陸訪問 民進黨呢?

2013年07月02日 08: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由臺灣維新基金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合辦的“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已于日前圓滿閉幕。外界輿論積極評價謝長廷此次登陸訪問的意義。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兩次登陸訪問的謝長廷為民共交流打開一扇窗,民進黨決策層應抓緊時機,順應時代潮流和島內主流民意,以具體行動回應大陸的善意,如此才能為民共交流提供平臺,為未來展開黨際對話創設友好氣氛。

  評論摘編如下:

  由臺灣維新基金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合辦的“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已于日前圓滿閉幕。雖然“曲終人散”,但“餘音繞梁”,兩岸輿論對於這次史無前例的“民共二軌對話”給予肯定和好評:臺灣《中國時報》稱謝長廷“這趟摸石過河之旅,隱約開出一條民共交流的新模式”,臺灣《聯合報》稱讚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會見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謝長廷是“紅綠對話”重要里程碑;香港中評社的社論指出,研討會“不但具有重要學術意義,更具有重要的政治意涵”,為民共對話進一步打開窗口、鋪設道路。在謝長廷赴港前,島內亦有民調顯示,超過6成人支援謝長廷登陸交流。可見,謝長廷此行符合臺灣主流民意,也獲得輿論的掌聲。

  根據現場的觀察,與會的民進黨“立委”和親綠學者雖與大陸學者在一些觀點上存有分歧和差異,但雙方有火花而無火氣,有交鋒而無交惡。正如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孫亞夫所說,面對差異、了解差異、解決差異,是一種務實的態度;雙方不能永遠站在差異的兩邊,老死不相往來;更不能利用差異製造誤解,甚至挑起對抗,反而應縮小差異,逐步消弭差異,以期破除誤解,直至結束對抗。這番話既是講給現場與會的民進黨人士聽,也是講給在臺灣的民進黨人士聽。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也在研討會中表示,如果民進黨能夠接受謝長廷很多提議和主張,民進黨和大陸的關係也會有新進展。

  眾所週知,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的看法與大陸方面是南轅北轍。然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時代潮流,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倘若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必會被主流民意拋棄。奉行“臺獨”路線的民進黨連輸兩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就是最好的證明。民進黨人士應該釋出善意與誠意,努力尋找與大陸展開對話的交集點。在這方面,謝長廷的一些觀點值得民進黨決策層深究。例如,他今年4月訪美時說,民進黨過去的兩岸路線失敗,應該檢討,不要因黨的態度或立場而變成兩岸和平的障礙。

  當今國際社會均奉行“一個中國”原則,“臺獨”完全沒有生長的土壤和實現的空間,死抱“臺獨”神主牌無異於自尋死路。大陸方面多次表明願與支援兩岸和平發展的各界人士交流,而自去年底以來兩次登陸訪問的謝長廷也已為民共交流打開一扇窗,民進黨決策層應抓緊時機,順應時代潮流和島內主流民意,以具體行動回應大陸的善意,如此才能為民共交流提供平臺,為未來展開黨際對話創設友好氣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