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8月2日臨時會排定處理“核四公投”議案,卻沒想到衝突不斷。香港《大公報》3日發表評論指出,“立法”機構空轉固然浪費納稅人的金錢,“立委”們打群架的惡行醜態更為社會樹立了最糟糕的榜樣。
評論摘編如下:
在臺灣從政不僅要有學識和口才,還要會打架,因為當“口水仗”不管用時則須“手腳並用”。8月2日“立法院”原本要處理“核四公投案”,不料民進黨“立委”集體發起杯葛行動,頭一天晚上已帶著睡袋進駐“立法院”議事場,反鎖大門,霸佔講臺,阻撓議事。不甘示弱的國民黨“立院黨團”則出動曾任臺“陸軍總司令”的國民黨“立委”陳鎮湘為“反攻總司令”,在淩晨時分帶領國民黨“立委”“突襲”,衝破民進黨設下的重重“防線”。陳鎮湘恐怕沒有想到,自己畢生所學的戰術也有“實踐”的一天,只是不在戰場上,而是在議場上。一整天下來,藍綠“立委”除了咆哮叫罵、揮拳扭打、互相潑水、受傷挂彩外,一事無成。
“立法”機構空轉固然浪費納稅人的金錢,“立委”們打群架的惡行醜態更為社會樹立了最糟糕的榜樣。“議會”內拳來腳往、熱鬧非凡,“議會”外也是劍拔弩張、人聲鼎沸,警民衝突一波接著一波。“立法院”內外亂作一團。這種動輒以拳頭暴力代替理性溝通的現象,實非臺灣社會發展之福。2011年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評點全球最無能議會,臺灣榜上有名,原因是臺灣“立法院”陷入藍綠惡鬥,時常上演的肉搏戰比議事活動更有名,且政黨之間很難找到合作事例。臺灣“立委”打架的負面新聞也常出現在大陸及海外媒體,讓不少沒有去過臺灣的人還以為臺灣是一個粗暴無禮、亂七八糟的野蠻社會。臺灣旅遊部門這些年花了不少人力物力塑造臺灣的清新形象,但經過“立院”幾場轟動的“全武行”後,臺灣的清新形象恐怕已經蕩然無存了。
島內政壇暴力的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據說,當時的民進黨“立委”朱高正跳到主席臺前毆打了當時的“行政院長”劉闊才,從那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立委”在議事廳打架,好似家常便飯。在多數情況下,主要是民進黨“立委”先動手。民進黨之所以在“立法院”咄咄逼人,主要是因為泛綠在“立法院”的席次常常比泛藍少,在表決議案時總處於不利形勢,於是“人頭不夠,拳頭充數”。
不過,“勢單力薄”並不能成為挑釁、打架的藉口和理由。“立委”不是地痞流氓,“立院”也不是黑道堂口,如果是普通民眾聚眾群毆,早就被送到警察局了,“立委”不過仗著政治身份而獲“豁免”法律責任。然而,正因如此,才助長了“立院”暴力問政之風。
這幾年“立法院”審理陸生、ECFA、兩岸服貿協議、美牛入島等重大議案時,藍綠陣營總要打上一架,而始作俑者總是民進黨“立委”。其實,陸生加入健保、陸配縮短取得身份證時間,都是人道、人權問題,而兩岸加強經濟合作,更是臺灣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但民進黨像中了邪般“逢中必反”,如此非理性思維也必然導致非理性行徑。他們可能討好了少數極端派,但卻嚇跑了一大批中間選民。自毀形象,得不償失。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