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鐮刀文化”盛行沒有開拓者
民進黨更深的焦慮是,不論哪個“太陽”上,如果拿不出務實的兩岸政策和有建設性的內政主張,2016年可能還是逃不了失敗命運。蔡英文2012年選敗後承認,兩岸政策模糊是民進黨失敗的“最後一里路”。這個問題,也因為“兩個太陽”的存在而變得更加複雜。
蔡英文卸下黨主席後組建“小英基金會”,用來研究兩岸政策,蘇貞昌馬上組建了“中國事務委員會”,表達兩岸政策調整的決心;蔡英文向馬英九喊話,要對談臺灣政策走向,蘇貞昌隨後表示要與馬英九辯論“服貿協議”。這種競爭關係,有時看似會推動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但在具體的做法上,兩人卻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免失去深綠“關愛的眼神”。所以,不論是“小英基金會”,還是蘇貞昌主導的專論兩岸政策的10場“華山會議”,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仍然停留在換湯不換藥的用詞造句微調階段。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曾說,民進黨人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習于開疆辟土打天下,可稱為“鋤頭派”;第二類則是善於運用黨內鬥爭,只收割現成利益的“鐮刀派”。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近日發表文章指出,民進黨內“鐮刀文化”盛行,這點若不改變,難脫敗選厄運。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