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晚,由新竹縣選出的臺灣“立委”兼國民黨中常委徐欣瑩宣佈退黨,引起島內政壇一陣騷動。徐欣瑩有三個特殊的身份:一是在2012年臺灣“立委”選舉中拿到了全臺灣最高票;二是現任國民黨中常委;三是其弟弟徐世勳剛于去年底以無黨籍身份當選臺北市議員,再加上徐過去一直有意成為國民黨下屆新竹縣長候選人的背景,還有報道稱徐將出任由親民黨前“立委”陳振盛組建的某新政黨主席,更為此一事件增添了不少看點。
雖然徐欣瑩在退黨時一再表明自己“痛苦掙扎”的心情,但無論看在誰的眼中,她的行為都是從內部又捅了國民黨一刀,直接勾起了人們對去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一事的回憶。國民黨“立委”紀國棟甚至說,怕的就是國民黨中央不解決問題,最後“不推你骨牌也會自己倒”。
不過客觀來看,徐欣瑩事件只能算是個別現象,至少在2016年前還不致出現所謂的骨牌效應。徐欣瑩再怎麼說,也還只能算是一個地方性政治人物,國民黨手中的兩大王牌,即由百年基業奠定下的穩定支援群體與處理兩岸關係的經驗優勢仍然不可撼動,更因為新主席朱立倫上任後的一番作為,連素以特立獨行著稱的國民黨另一位女“立委”羅淑蕾都承認,國民黨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
朱立倫雖然自高票當選就任之始即謙稱自己是“最弱的黨主席”,卻在短短十天內採取三招,解決了馬英九2009年回任黨主席後遺留下來的三大難題:一是在馬英九主動放棄“榮譽主席”稱號後,順勢結束了“榮譽主席”的職銜,不僅結束了過去4年多“黨政合一”時代,也使得黨內“多頭共治”的時代宣告結束;二是果斷中止關於臺灣“立法院長”王金平黨籍的訴訟官司,從而終結了“馬王之爭”帶來的深刻傷害;三是改組黨內人事,由自己信得過的李四川為秘書長統領黨工隊伍,將國民黨智庫收歸主席直接管理,從而為下一步重振國民黨組織機器掃清了障礙。
而面對民進黨的步步進逼,朱立倫也早在參選國民黨主席之際就較為系統地提出“修憲”主張,要以建立“責任政治”,推行“內閣制”反擊蔡英文積極謀取2016年臺灣領導人的政治野心。種種跡象表明,朱立倫確實有做好國民黨主席的能力與實力。
對國民黨來說,更為有利的是島內經濟已經持續向好,今年臺灣經濟增長率有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去年失業率也已經跌到4%以下,是馬英九上臺以來的最低水準。朱立倫個人身為馬英九之後的國民黨政治明星,得到了黨內各方勢力的共同擁戴,卻在參選國民黨主席之際就許諾棄選2016年臺灣領導人,既然已無得失之心,正可放手而為,反而擴大了敗中求勝的可能。只要能夠首先爭取穩住2月舉行的“立委”補選前後的基本態勢,甚至有所斬獲,朱立倫便可無懼于黨內既得利益勢力的反彈,在接下來的一年內深化黨務改造,同時充分發揮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帶來的紅利,正面回應民進黨咄咄逼人的挑戰,就有可能找回國民黨流失的基本支援群眾,為2016年後的大反攻創造更多機會。(作者:胡石青,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