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3月的《美麗島電子報》發表郭正亮的評論文章說,去年11月29日國民黨地方選舉慘敗,國民黨內瀰漫大勢已去的失敗主義,大多認為2016年“總統大選”鐵定無望。最近幾波民調,也反映出類似感受:即使國民黨提名最強的朱立倫參選,仍將敗給民進黨主席蔡英文。
但細加觀察,儘管蔡英文民調都贏過朱立倫,領先差距並不大,蔡最多領先朱16%,最少只領先朱2%!更重要的是,即使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已經兵敗如山倒,但在一面倒預期蔡英文必將當選“總統”的氣氛下,蔡民調始終沒過半,都在42-49%之間擺蕩。旺旺中時民調深入分析發現,如果蔡副手是賴清德,朱副手是吳敦義,蔡賴配支援度才能衝到53.2%贏過朱吳配,但如果蔡副手是其他人,或是朱副手是王金平,蔡X配支援度仍然無法過半。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民黨士氣陷入空前低迷之際,不但蔡英文民調無法一人過半,而且政治聲望也只排名第四。去年12月26日,TVBS曾公佈政治人物聲望調查,排名第一是陳菊70%,第二是賴清德69%,第三是朱立倫60%,第四是蔡英文56%,第五是柯文哲53%。兩個月之後,2015年2月25日,旺旺中時同樣比較政治人物滿意度,排名第一是柯文哲73.7%,第二是陳菊72%,第三是賴清德65%,第四是蔡英文57.3%,第五是朱立倫56.8%。
顯而易見,儘管國民黨地方選舉慘敗,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聲望或滿意度,仍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不相上下,顯示民眾對馬英九的反彈,未必能轉嫁成為對朱立倫的反彈。更重要的是,蔡英文一人民調無法過半,個人聲望或滿意度只排名第四,更凸顯出蔡作為候選人的個人競爭強度不足。
蔡英文的競選強度不足,只要對比2007-08年馬英九,就可一目了然。當時民進黨同樣在2005年12月地方選舉慘敗,陳水扁家族陷入貪腐醜聞,各界也一面倒預期馬英九將當選“總統”,據統計,馬英九2007-08年不但在多數民調過半,贏過謝長廷的差距也相當大,最多領先謝高達42%,最少仍領先謝22%!更重要的是,馬英九當時不管是個人聲望或滿意度都如日中天,不但國民黨內毫無對手,民進黨不管是謝長廷或蘇貞昌,民調也都落後甚遠。
蔡英文的個人競選強度不足,“總統”大選不能太樂觀,民進黨最懂選舉的陳水扁早就觀察入微。2012年3月2日,大選結束不到兩個月,當時仍在獄中的陳水扁在《壹週刊》發表一篇很有洞見的文章“贏贏局賭到輸輸去”,提到2011年4月27日蔡贏得民進黨內初選,最多曾領先馬英九7.46%,直到2011年11月,兩人也是平分秋色。民進黨在2012年1月2日公佈選前估票,認為蔡將小幅領先馬1%左右,兩人差距在10-15萬票之間。
結果出乎意外,蔡英文從領先1%變成落後6%;從小贏10-15萬票到大輸79萬票。其中雙北原本估計只輸25萬票,卻輸掉53萬票;桃竹苗預估在30萬票內,卻擴大到43萬票;中彰投原估差距不到5萬票,卻大輸18萬票;雲嘉南應贏45萬票,卻只贏32萬票;高屏要贏32萬票,卻只贏21萬票。
陳水扁接著指出三大得票落差,首先針對雙北:蔡是學者出身,溫和理性,是都會型的非典型政治人物,應受到北二都更多中智階層、女性、年輕人支援,但蔡選新北市長小輸11萬票,選“總統”卻擴大到24萬票;臺北市蘇貞昌選市長只輸17萬票,蔡選“總統”卻輸到30萬票。
其次針對南部,蔡在民進黨執政縣市得票,明顯不如預期,不但臺南市、雲林縣、屏東縣、宜蘭縣,蔡得票率都不如賴清德、蘇治芬、曹啟鴻、林聰賢選市長得票,不少中南部“立委”得票也超過蔡的“總統”得票。
最後針對桃竹苗,民進黨原本認為“客家妹小英做總統”文宣發酵,以45%作為得票目標,結果除了桃園、竹市得票接近四成之外,竹縣只有30.9%,苗栗則為33.2%,遠不及2004年水蓮配在桃園、竹市衝到45%得票率,苗栗四成、竹縣36%的歷史記錄。
筆者同意陳水扁看法,三大得票落差並非都源自兩岸因素。雙北選民較關心兩岸議題,可能更容易受到選舉最後一週的兩岸衝擊;但南臺灣得票不如預期,恐怕和蔡個性過於“冷底”,並未對上“南部氣口”,難以激發泛綠選民的熱情更有關聯。至於桃竹苗得票不如預期,兩岸因素也影響有限,更多是因為民進黨長期忽略當地的基層經營所致。
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所面臨的三大困境,不管是兩岸因素衝擊雙北、南部熱情激發不足、桃竹苗基層經營不足,如今看來仍有不少改善空間。對蔡來說,2016年最大選舉利多,是鄭文燦和林智堅分別當選桃園市長和新竹市長,使蔡得以在桃竹兩地得到更多發展空間。
但相形之下,民進黨的兩岸困局仍然有待解決,雙北選民更擔心兩岸危機和全球自貿佈局,蔡仍須提出明確處方。此外,南臺灣選民至今仍與蔡有所隔閡,繼續表現在蔡個人聲望長期落後陳菊和賴清德兩位明星市長,未來一旦國民黨確定由朱立倫與王金平形成南北組合,蔡仍須面對如何激發南部熱情的競選搭檔問題,否則不容過度樂觀。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