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海峽論壇6月13日在福建舉行。據新聞媒體報道,今年參與海峽論壇的島內各界人士又有萬人之多,一次短期的活動就能有如此大的規模,回顧兩岸交流“破冰”以來的歷程,看到兩岸實現“三通”後各方面的合作,不能不讓人感慨,兩岸的民間交流已經日益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作為兩岸民間交流一年一度的“嘉年華”,海峽論壇給兩岸的“草根”階層接觸提供了廣闊平臺和更多機會,也見證著兩岸民間交流的興盛和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從1987年兩岸結束隔絕狀態至今年第一季度,臺胞來大陸累計超過8338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累計超過1706萬人次,合計兩岸人員往來突破1億人次。“心走近了,海峽就是咫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論壇大會上的講話,充分證明了兩岸民眾的交流已經越來越密不可分,而這樣的交流大勢,必將為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實現心靈契合打下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兩岸交流越來越順暢和常態化,雖然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小的波折,不過這並不能阻止兩岸民眾互相了解越來越深刻的大趨勢。這些小的波折恰好從反面證明,兩岸之間關係越來越密切。2014年爆發的太陽花運動,以及兩岸服貿協議遲遲無法在臺灣“立法院”過審,乃至有人在臺灣媒體稱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引發大陸網友的歡樂“自黑”吐槽,都是近期兩岸關係發展中暴露出來的一些不和諧音符,很多學者和文章都在說,兩岸關係早已進入深水區。
我們應該看到,這些小波折和矛盾的出現是難免的,而解決小波折和矛盾的過程,才能讓兩岸人民真正越來越了解,越來越意識到對方不是“外人”,經歷過考驗的兩岸關係反而會真正夯實基礎,打破隔閡,實現兩岸“同心”。
有句俗語叫“親戚遠來香”,越是住得距離較遠的親戚,互相之間關係處的越不錯。而離得越近、相處越多反而越容易產生摩擦和隔閡。這就像兩岸經過長期的人為“隔離”後,剛開始開放交流,會有一個“蜜月期”。就像親戚之間久不聯繫,突然開始應酬一下,表示一點關心與善意,大家都會覺得很容易做到,而且做起來很容易討好。但是,假如關係密切了以後,相互之間失去了那種所謂“遠”的距離,就難免會發生利害上的衝突。彼此的利益及私生活一被侵犯,那點善意維持起來就要經受各種考驗。所以,兩岸之間,通過了解和關係拉近,產生矛盾很正常,如果這些矛盾不暴露,兩岸民眾可能永遠處於那種生疏而客氣的表面敷衍關係上,只有暴露了問題和差異,才能有機會去解決和包容,真正拉近心靈的距離。我們在看到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的同時,一定要把握住這個穩中求進的大勢。
在這次海峽論壇上,6月14日又有喜訊傳來:俞正聲宣佈,大陸將進一步為兩岸同胞交流創造更好的條件,包括對臺胞來往大陸免予簽注,並適時實行卡式臺胞證。這項措施如果成真,意味著未來臺灣同胞有可能“隨時來大陸”,更方便兩岸民眾往來,大陸方面的誠意和善意由此可見一斑。
七屆海峽論壇,是兩岸民間交流的縮影。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和各方面的實力崛起,大陸民眾也越來越自信,我們理解臺灣民眾孤懸海外的悲情,也希望臺灣民眾理解大陸幾代人手胼足胝艱苦奮鬥的努力,祖國大陸的胸懷足夠大,兩岸民眾的情懷也足夠化解分歧。還記得當年汶川地震時候,臺灣人慷慨捐款帶給大陸的感動;而大陸提供給臺灣民眾的惠臺措施,也是保證臺灣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兩岸無論從血緣、領土、歷史沿革上都無法分割,為什麼不能用更多的善意去對待對方?把個人的私心雜念拋開,把未來著眼于祖國和中華民族的發展和壯大,兩岸一定會找到更多的共同目標,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也一定會“聚同化異”。(台灣網 李傑)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