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先是放棄發表元旦文告的做法,接著又拒行發表農曆除夕談話之例,其中所隱含的政治意圖如何?令人高度關注並增添憂慮。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6日發表點評文章說,自上任以來,一直少稱呼“中華民國”而代之以“這個國家”的蔡英文,不發表元旦文告,就排除了重申“中華民國”紀念的場合,符合她和民進黨“去中華民國化”、“去中國化”的心機。
元旦為一年之始,臺當局領導人可借文告揭示此後一年方向,過去幾十年均如此。當前,臺灣在經濟發展、兩岸關係、國際空間等,都面臨重大挑戰,蔡英文理應更加重視施政方針的說明,卻選擇棄之不用,也反映了政策的空洞,人民如何能夠期待?
對於剛剛過去的農曆除夕,蔡英文未援例發表談話,蔡英文辦公室解釋是為了不重蹈“家父長”作風。令人無法理解的是,蔡英文在官方推特上,用英、日文向美、日民眾拜年,卻未用中文向臺灣民眾拜年,更不用說向大陸民眾拜年。
常識是美、日民眾並無農曆春節,他們過的是西歷新年;曾經採行中國曆法的日本,自明治六年(1873年)後,也早已只過西歷新年了。因此,當美、日民眾讀到蔡英文的推特拜年詞,無疑是一頭霧水。甚至蔡的拜年詞是向美國民眾祝賀雞年到來,西方人豈有十二生肖與雞年的信仰?蔡英文卻選擇不向使用中文、過農曆春節的兩岸人民、海外華人恭賀新禧。
除夕是所有華人的家庭團圓之夜,所以臺灣面積雖不大,但因人人都要返家,交通情況總是新聞報導的焦點。大陸由於除夕、春節而產生的全球獨特的春運,今年預計輸送人員將近30億人次。這都說明瞭兩岸人民對於家庭團圓的重視,以展現一家人精神。
那麼蔡英文請了“獨”派老人史明到官邸圍爐團聚,這有無向“臺獨”勢力發出了親如一家的政治訊號之意呢?其對臺灣未來的影響如何,令人無法輕忽。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