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潛艇自造”計劃昨日正式啟動,卻並不被外界看好。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雖然臺灣擁有豐富的造艦經驗和一定的研發技能,但並不具備製造潛艇的關鍵技術,尤其研發和生產的金額猶如天文數字,對於經濟每況愈下的臺灣無疑是個黑底洞。臺灣的“潛艇夢”恐怕註定是“鏡中花、水中月”。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多年來“雷聲大、雨點小”的“潛艇自造”計劃昨天正式啟動。不過,詭異的是,當天關於此消息的焦點竟是“一陣怪風”: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在高雄主持簽署潛艇自造設計簽約儀式時,一陣強風將合約吹走。網友們紛紛揶揄“這是不祥之兆”。
一直以來,除了臺當局對自造潛艇計劃“自我感覺良好”,外界多是一片噓聲。雖然臺灣擁有豐富的造艦經驗和一定的研發技能,但並不具備製造潛艇的關鍵技術,尤其研發和生產的金額猶如天文數字,對於經濟每況愈下的臺灣無疑是個黑底洞。
島內目前只有四艘“老爺”潛艇。其中兩艘是美國于1973年向臺灣出售的茄比級“海獅”、“海豹”潛艇,但這兩艘誕生於二戰時期的潛艇當時已在美國服役30年,現在更已是74歲高齡了,卻仍不得退休,可謂一大奇觀。另外兩艘則是1988年購自荷蘭的旗魚級“海龍”、“海虎”潛艇,現在臺灣也已服役近30年。有人笑稱,這些潛艇既不是“茄比級”,也不是“旗魚級”,應是“古董級”。難怪臺灣方面數十年來挖空心思外購以及自研潛艇了。然而,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臺灣的“潛艇夢”恐怕註定是“鏡中花、水中月”。
美國是臺灣取得武器的重要來源地,但美國對臺軍售不過是把臺灣當作搖錢樹。2001年美國布希政府曾宣佈向臺灣出售8艘柴油電力潛艇,但當時美國已不再生產這類潛艇,如果重啟生產線,8艘潛艇造價超過100億美元,讓臺當局的心涼了半截。
當向美國購買潛艇的路走不通後,臺灣方面遂希望美國協助臺灣研發、製造潛艇,但精於算計的美國政府怎會輕易答應?一方面,顧忌中國大陸的強硬態度;另一方面,如果臺灣掌握了製造潛艇的關鍵技術,無異於“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美國對臺軍售等於少了一筆大買賣。據說,臺灣方面今年初曾轉向歐洲一些國家尋求技術協助,但鎩羽而歸。
這些年臺灣在研發潛艇方面雖然並非一籌莫展,島內造船業聲稱從船殼所需的特殊鋼材、控制潛望鏡升降的液壓系統、精密螺槳到焊接技術,臺灣都有一定能力,但有軍事專家指出,建造潛艇並非製造技術達到一定水準即可,對於發動機、艦載武器、導航系統等關鍵技術,臺灣並不具備。這也是世界上能製造潛艇的國家屈指可數的原因。
此外,潛艇自造計劃最為人詬病的是要投入數千億新台幣的經費。臺灣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經濟快速增長、可以支撐昂貴軍事開支的寶島了,而且以目前大陸的軍事實力,臺灣就算成功研製潛艇,也難在臺海戰事中扭轉劣勢。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