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道,塵封3年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下文簡稱監督條例)”草案上周排入島內“立法院”的議程。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監督條例”生效的“最大意義”就是讓兩岸服貿協議進入實質審查。但當年民進黨在野時無所不用其極地阻撓生效,如今又用什麼態度對待服貿?評論直言,民進黨對待“監督條例”和服貿充滿了政治算計和意識形態,並非從臺灣經濟、民眾福祉的角度來考慮,以致造成今日的施政困境,對於民進黨而言,“監督條例”已變成燙手山芋。
評論摘編如下: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3月26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兩岸企業家圓桌”分論壇時表示,島內“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下文簡稱監督條例)”說那麼久了,到現在還沒出來,(兩岸)服貿、貨貿就沒希望,期盼臺灣方面應以人民利益為重,好好想一下怎樣合作。
陳德銘的講話顯然是意有所指。塵封3年的“監督條例”草案上周終於重見天日,排入島內“立法院”的議程。然而,還沒有開始實質審查,藍綠“立委”已經就審查的方式發生激烈爭吵、不歡而散。“監督條例”剛露出一線曙光,卻又瞬間消逝。島內輿論嘲諷所謂審查“監督條例”草案根本就是“假新聞”。去年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後曾言之鑿鑿地說“監督條例是優先法案”,但如今一年過去了,以民進黨為第一大黨的“立法院”還未通過“監督條例”,蔡英文是在“打假球”嗎?
“監督條例”草案是2014年3月“反服貿學運”的產物。當時一些“反服貿人士”要求制訂監督兩岸協商過程及兩岸協議的“法案”,實際上是要為兩岸協商設下重重障礙,企圖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反服貿人士的提議正合當時極力阻撓服貿生效的民進黨胃口,因而獲得民進黨支援。而國民黨為了儘快令反服貿人士結束“佔院運動”,遂答應“先訂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再審查兩岸服貿協議”。
然而,隨著當時島內政治形勢變化,藍綠陣營對於“監督條例”的態度也發生微妙轉變:民進黨在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期間氣勢如虹,遂希望通過“監督條例”,以便日後處理兩岸事務;但國民黨則顯得意興闌珊,不願給民進黨送上“執政大禮”。
現在民進黨已是“立法院”多數黨,可以通過任何想通過的“法案”。外界當時一度認為,民進黨如果成功推動“監督條例”過關,可視為對大陸方面釋出善意。但“立法院”兩個會期過去了,民進黨遲遲沒有動作。因為對於登上執政舞臺的民進黨而言,“監督條例”已變成燙手山芋。
蔡英文當局迄今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兩會協商亦中斷,就算“監督條例”通過,今後幾年也無“兩岸協議”可以“監督”。因此,“監督條例”生效的“最大意義”就是讓躺在立院“冷宮”7年的兩岸服貿協議進入實質審查。但當年民進黨在野時無所不用其極地阻撓服貿生效,如今執政,又該用什麼態度對待服貿?若轉而支援,無異於自打嘴巴,無法向“學運人士”和深綠陣營交代;若繼續反對,又何必大費周章地審議呢?
由此充分顯示,民進黨對待“監督條例”和服貿充滿了政治算計和意識形態,並非從臺灣經濟、民眾福祉的角度來考慮,以致造成今日的施政困境,更使臺灣業界錯失登陸佈局的先機。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