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6日發表社評指出,以深綠自居的臺北市長柯文哲,突破兩岸僵局,前往大陸與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會談一事,在臺灣引發的政治效應,對民進黨與國民黨都造成若干衝擊,漣漪效應可能超出預期,對兩岸關係將產生什麼樣長期影響,值得兩岸有識之士深入觀察與思考。
在兩岸關係深陷冷和深淵的情勢下,柯文哲一枝獨秀成為綠營中的異數,固然與他非民進黨籍,沒有“臺獨黨綱”包袱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柯文哲願意抱著開放的態度與大陸相向而行,不斷折衷協調、與大陸累積互信。
柯文哲的成功無疑給蔡英文提供借鑒:一、顯示大陸確有改善兩岸關係的誠意;二、大陸對接觸綠營人士並非沒有彈性;三、兩岸關係並非沒有解套方法。蔡當局不願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因而陷入當前困境,但不表示兩岸關係無解。柯文哲已證明,只要肯用心,肯與大陸相向而行,總歸能找到兩岸雙方都能接受的基礎,問題在於,蔡當局對此採取回避的態度。
報導指出,對此,臺灣民眾經過一年時間的觀察,也已經給出分數。各家民調都顯示,高達6成以上的受訪者對蔡當局的兩岸政策不滿,意味著這份兩岸考卷,不光是大陸不滿意,連蔡英文常常拿來做為自己後盾的民意,也同樣給出不及格的分數。面對這種情勢,民進黨內當然也有反思,賴清德首先開出“親中愛臺”的第一槍,後續其他縣市長跟進表達“和中”、“知中”的想法,可見大家都有心尋找合適的論述來打破現在的僵局。
從民調的數據與綠營政治人物的反思可以看出,蔡當局堅持的“維持現狀”政策顯然難以為繼,必須改變,否則她很難在2020競選連任。蔡英文有3個可能的選擇:一是仿傚陳水扁走向極端路線;二是接受“九二共識”,兩岸和解恢復交流;三是放棄競選連任,培養青壯世代接班。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