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當局請媽祖,光有行動不夠還得有誠心

2017年08月09日 11: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華文化總會”8月9日起舉辦媽祖展,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劉新圓的評論文章指出,在民進黨當局鋪天蓋地的“去中國化”氛圍下,難得出現一個以兩岸共同文化內容為主題的展示,多少讓一些為兩岸關係憂心忡忡的人士感到欣慰。但是,這麼做的動機,也許是半個多月前的減香、滅香風波,臺當局“行政院”得罪了大批信眾,聽說也害得民進黨在中南部的支援度大減,在這個節骨眼推個媽祖展,多少可以安撫信眾的情緒吧!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中華文化總會”8月9日起舉辦媽祖展,在民進黨當局鋪天蓋地的“去中國化”氛圍下,難得出現一個以兩岸共同文化內容為主題的展示,又是由以臺灣地區領導人為會長的機構舉辦,多少讓一些為兩岸關係憂心忡忡的人士感到欣慰,所以有媒體稱它是兩岸破冰的契機。

  媽祖是中華海洋文化的象徵。由於太平洋多颱風,航行風險高,媽祖成了庇祐航海人的神明,所以她的形像是慈祥、溫厚的。反觀地中海較平靜,適合航行,希臘海神波塞冬是手持三叉戟的壯年男子,象徵了歐洲的海洋文化,係以征服、冒險和掠奪為本質。臺灣曾于2006年間,以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活動,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陸獲悉後積極主動幫忙,共提出20多項送審,並於2009年7月申請成功。

  可見媽祖是兩岸共同的語言,透過這個共同語言有助於改善兩岸關係。媽祖展就算不能破冰,至少不會讓兩岸關係更糟。然而,舉辦這個活動,真的是為了化解兩岸僵局嗎?

  首先,時機不對。臺灣瘋媽祖是在農曆3月,現在是炎炎夏日。其次,依據報道內容,似乎感受不到展示的專業性或獨特性。個人曾在臺中科博館看過媽祖展,他們蒐集的文物相當豐富,說明也很詳盡,顯然有經過長期的用心規劃。“文總”的展示打著“跨界女神數位繞境”的招牌,說穿了,不過是設置了幾個展板,用現代科技搞一些虛擬現實的聲光、圖像,頗有倉促上路之嫌。同樣的手法只要不侵權,可以應用到任何其他主題。

  再者,這次的媽祖展可謂兩岸零互動,既沒邀請大陸專家學者或官員,更沒有和對岸任何機構合作,完全就是“文總”自己唱獨角戲。馬當局時期,“文總”被定位為臺當局“文化部”的海基會,積極從事兩岸文化交流。中華語文知識庫集合了兩岸重量級語言專家,合編辭典,象徵雙方溝通的誠心。蔡英文上任後雖然承諾不更改會名,最近也說會繼續維護、優化知識庫的網站,但比起之前兩岸的面對面頻繁交流,已不可同日而語。

  “文化總會”雖然不否認媽祖源自大陸,卻也不願明言媽祖在兩岸文化交流的意義,副會長甚至說,要透過媽祖文化跟全世界的華人社會做聯結。他們什麼都說了,唯獨對“兩岸”避之唯恐不及。

  那麼“文總”展媽祖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半個多月前的減香、滅香風波,臺當局“行政院”得罪了大批信眾,聽說也害得民進黨在中南部的支援度大減。在這個節骨眼,趕緊推個以數字互動為主題的媽祖展,多少可以安撫信眾的情緒吧?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