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初急吼吼地發動戰爭的英法等國來說,當前的利比亞局勢實在是件煩心事。經過一個多月空襲,儘管西方宣佈已摧毀利比亞政府軍40%戰鬥力,但卡扎菲軍隊仍然頑強,並採取了“化整為零”、“藏軍於民”、偽裝武器等方式,使北約空襲難度加大。而西方寄予厚望的反政府武裝則始終“很不給力”,西方空襲稍有鬆懈,便難以獨自支撐。
與此同時,政治解決暫時看不到希望。4月11日,由南非、馬利和烏干達等組成的非盟代表團和利比亞反政府代表會談,促使反對派接受停火協議,但最終遭其拒絕。近期卡扎菲提出停火倡議,也遭反對派拒絕。西方當初發動戰爭時,曾發誓要趕卡扎菲下臺,但現在卻成了“夾生飯”。
戰事久拖不決顯然對西方不利,龐大戰爭開銷讓這些國家財政吃不消,同時國內外質疑和壓力不斷增強。尤其法國明年將舉行總統大選,初選活動今年就會展開,法國在利比亞問題上不可能拖得太久。而要打破僵局,實現預期目標,唯有加大軍事行動力度。
在此背景下,西方是否出動地面部隊問題自然提上議程。4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和英國首相卡梅倫都宣稱要加大對卡扎菲壓力。但這是否意味著西方將直接出動地面部隊,各方則表態謹慎。
西方國家對出動地面部隊顧慮重重,除了缺乏聯合國授權外,更主要是無法把握擴大戰爭暗含的風險和變數。邱吉爾曾告誡後人:“永遠、永遠、永遠不要相信任何戰爭是一帆風順和輕而易舉的,或相信任何踏上陌生航程的人能夠預計他將遭遇的海潮和颶風。”當初布希政府在發動伊拉克戰爭時,曾天真地認為“一切都會好起來”。根本沒料到戰後重建、安全形勢、人員傷亡等一系列問題。而這次西方空襲利比亞,也沒想到戰事拖這麼久。
好在西方正是由於沒有投入地面部隊,因此目前的損失仍有限而可控,而一旦擴大戰端,不可測因素將成倍增加。利比亞國土面積是伊拉克的4倍,而且卡扎菲政權牢固程度遠強于薩達姆政權。薩達姆實行的是真正的個人獨裁,百姓噤若寒蟬,危難時刻“樹倒猢猻散”,甚至號稱伊拉克精銳的共和國衛隊也神秘消失。而卡扎菲實行的則是“民粹獨裁”,民眾從國家發展中受益頗多。
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如果貿然出動地面部隊,只會陷入比當初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更加糟糕的處境,使之成為持續消耗這些國家國力的無底洞。1956年英法貿然出兵埃及,結果鎩羽而歸,不僅戰爭消耗無法補償,而且大國元氣喪失殆盡,從此徹底退出這一地區。正是由於這些顧慮,至今沒有哪個國家敢直接派遣地面部隊。
作為折衷辦法,他們唯有繼續將希望放在反對派身上,加大對其武器援助力度,美國已打算向利比亞反政府武裝提供2500萬美元軍事裝備,英法意等國則準備向反政府武裝派遣“軍事顧問”。至於這種扶植“代理人”的辦法能否管用,就很難說了。
長遠看,利比亞戰事陷入僵局,對西方未必不是好事它讓西方國家明白一個簡單道理:不要窮兵黷武,動輒武力干涉他國內政,否則將付出慘重代價。(田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