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日前率領千人經貿考察團赴臺採購,整體採購金額將超過30億美元。臺灣《旺報》13日刊文表示,這是今年以來,大陸團員及採購洽談最龐大的一次,廣受臺灣各界關注。
全文摘要如下:
目前臺商在江蘇的投資規模在長三角地區僅次於上海,根據大陸官方統計,臺資企業在江蘇投資已逾2萬家,累計投資金額超過美金400億元,佔全大陸三分之一,隨著優惠政策持續推出,加上先天地利優勢條件,江蘇已成為繼廣東之後,臺商投資設廠的首選。相信這也是促使江蘇省政府願意撒錢在臺大肆採購的重要原因。
這次來臺的企業其採購的項目包含液晶(LCD)螢幕、多晶電池片、太陽能電池製造設備、LED燈具組、聚乙烯等化工原料等臺灣具有技術優勢的產品,也購買飲料、幹貨等臺灣的土特產。由該次的採購旋風事件,可以窺見兩岸經貿未來發展的一些端倪:
大陸展現雄厚的經濟實力。大陸經歷了長時間的經濟高成長,已累積了可觀的購買力。除了將財政資源用於經濟發展,也擴大國際市場投資,包括收購房地產、工廠,及能源、礦產等。現在還可對其他經濟市場進行大規模的民生採購。這無疑是宣告大陸未來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經濟救星的地位。在全球性的金融海嘯來襲,世界經濟因消費市場的萎縮,經濟成長急轉直下,而大陸卻以其廣大的內需市場,力保經濟成長維持在8%以上,足以顯現經濟實力在國際間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維持全球經濟成長至關重要。
臺灣高科技應善用大陸市場。長期以代工為主的臺灣高科技業,前一陣子面臨訂單需求減少,產能與人力資源過剩,正苦思如何拓展國際市場的時候,採購團赴臺無疑是一劑強心針。臺灣的高科技業者今後更應善用大陸的市場需求,一方面轉移對歐美市場的倚賴,二方面可以在大陸市場練兵,開創自我品牌。有了廣大市場的後盾,未來臺灣的高科技業者,就不應只是再做代工,賺取微薄的利潤而是可以研發更新鮮、更高檔的產品。加上有了自我的品牌,企業就容易創造超額利潤,未來更有能力,回饋社會。
採買熱潮將可推升參股及相互投資。過去兩岸企業長期缺乏彼此的了解,也無制度性的規範,因此面臨資訊不完全、交易成本過高的問題,這些障礙無疑增加了相互溝通的風險,也阻礙了長期、大規模的相互投資。採買熱潮可以增加彼此的互信,建立共同的規範。超越商品通有運無的基本貿易後,進而可以衍生出企業彼此參股的興趣及相互投資的熱情。這可更進一步推升兩岸的經貿合作層次。
兩岸應朝更制度化的方向發展。或許有人會質疑,這次赴臺採購也只是區區30億美元,臺灣投資大陸金額超過千億,兩岸還是不對等;甚至整體而言,大陸一年來投資臺灣的金額也沒有想像中的多。然而這是歷史的共業。二十多年來,兩岸投資關係只是單行道,只有臺商可赴大陸投資。現在陸資來臺,才剛開始,雖然仍有待時間去觀察後續的發展。但無論如何,有來有往的讓自由市場去運作是一件好事。兩岸間未來要有更制度化的發展,讓市場運作回歸正軌,如此兩岸通商的大道才會更加寬廣,兩岸經濟的餅才能造得更大,兩岸人民才能分享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