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矚目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電視辯論會,日前舉行第一場,儘管謝長廷辯才無礙,但無論學者專家和一般民眾,普遍都認為馬英九整體表現比較好,不只內容具體紮實,而且在性格上,展現領導者應有的格局與氣度。
謝長廷向以言詞犀利,反應敏捷著稱,因此電視辯論之前,外界大多看好他會佔盡上風,對於扭轉他的選情劣勢應當有相當幫助。然而,兩個多鐘頭辯論下來,雖然肯定謝長廷口才較佳的人確實較多,但民眾普遍反應,馬英九的政策理念與辯論風範,都比較出色,整體表現也優於謝長廷;只是多數民眾並沒有因為看了辯論而改變自己的投票意向。
臺灣《中華日報》認為,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整場辯論展現的不只是兩位候選人對各項議題的立場,也顯示兩個競選團隊對於辯論所做的準備功夫,更反映馬謝兩人的人格特質與領袖風範。目前選情低迷的謝長廷全場採取攻勢,主打馬英九誠信、操守與執行力,抓住機會就明譏暗諷,不但口水多於政策論辯,而且數度動了火氣,情緒激動,語氣高亢,三分鐘的結論,竟然只字不提治理臺灣的主張綱要,而把時間全用在攻擊馬英九政見兌現的可行性上。
在內容方面,謝長廷也多半是避重就輕、言不及義,反倒是不斷攻擊馬英九的立場前後不一,或是質問馬英九;另外,除了對於“司法”改革、“外交”、同性戀等議題不著邊際之外,特別是有關清廉政治,如何處置貪腐者部分,尤顯模糊其詞之能事。
相反的,馬英九對於提問者的問題,雖因時間限制,無法詳盡說明,但都有問必答,絲毫不閃躲,內容也十分紮實,並提出具體的數據,即使一再被謝長廷當面攻擊,也沒有被激怒,仍然只就政策面批評對手,而沒有做人身攻擊。最後結論時,更強調搶救臺灣經濟、照顧弱勢與縮小城鄉差距、打造乾淨政府、建立和諧社會等願景,不只讓選民充分了解他的施政藍圖,同時展現候選人的高度、氣度與風度。
就事論事,選舉辯論固然可以顯現候選人的機智反應與口才風度,但真正目的在透過公共議題的辯論來檢視候選人的政策主張;換言之,對選民來講,候選人的辯才固然值得參考,但理念、能力與人格特質,毋寧是最應重視之所在。以這次選民提問的二十題為例,內容包羅萬象,雖然先後次序之間缺乏連貫,很難讓候選人做完整論述與充分說明,但至少顯現雙方陣營事前所做的準備功夫,從提問人會後認同馬英九的主張多於謝長廷,就可以理解,馬營的幕僚作業顯然也比較充實。
該報社論指出,這次辯論足以反映了馬謝兩人的人格特質,不只是拙與巧的對比,更是實與虛的對照,謝長廷未能趁勢拉抬選情,馬英九卻以平實的政見,獲得多數民眾的認同。事實上,辯論只會強化雙方支援者的偏好,對於催化中間選民,效果其實相當有限,對選情影響也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