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紀念這些老演員

時間:2012-07-02 10:43   來源:新京報

  無論是陳強、張瑞芳,還是黃宗洛,他們每一位身上都有非常寶貴的東西,他們把全部的熱情和才智都獻給了一生所珍愛的表演藝術,他們創造的銀幕形象和舞臺形象,可以排成長長的隊列,至今令人難忘。而最核心的精神,就是他們對藝術的癡迷熱愛、樂於奉獻、鍥而不捨、精益求精,是在人生道路上的無私無畏、至性至情、大氣大度。

  這幾天,陳強、張瑞芳、黃宗洛三位老演員先後辭世,給演藝界及社會各界帶來巨大悲痛。人們都在深情懷念這幾位曾經給中國銀幕和話劇舞臺帶來過光榮與夢想的表演藝術家,大大小小的媒體也都拿出很多版面充分給予報道。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心生感動。

  不過,感動之餘,我也曾想,如果只是在媒體上熱鬧一下,說幾句不痛不癢的官話、套話,恐怕是不夠的,總有些應景兒的感覺。有人就曾不客氣地指出,我們不能只在這些老人去世的時候才想起他們!

  就說眼下剛去世的這幾位表演藝術家吧,其實,重要的不在於給他們冠以什麼漂亮的名頭,而是如何繼承他們留下的藝術遺產和精神遺產,如何讓他們的遺產在今天這個時代發揚光大。這是一個十分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我們知道,無論是陳強、張瑞芳,還是黃宗洛,他們每一位身上都有非常寶貴的東西,他們把全部的熱情和才智都獻給了一生所珍愛的表演藝術,他們創造的銀幕形象和舞臺形象,可以排成長長的隊列,至今令人難忘。而最核心的精神,就是他們對藝術的癡迷熱愛、樂於奉獻、鍥而不捨、精益求精,是在人生道路上的無私無畏、至性至情、大氣大度。

  我們常常聽人說,“要學演戲,先學做人”。一般說來,“做人”包含著兩層含義,即謀生方法和生活方式兩個方面。而越是生活在現代社會,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越與他的身份塑造密切相關。也就是說,作為演員,他的演戲和做人應該是一致的,他的一言一行都不應該辱沒這個有尊嚴的職業。而這種職業尊嚴是幾代演員貢獻了他們的心血、智慧,乃至生命換來的,怎能輕而易舉就被金錢所收買呢?在藝術和金錢這個天平上,他們的砝碼永遠放在藝術這一邊,不會讓金錢傷害藝術。

  其實,現在說這種話總是顯得有點不合時宜,好像唐朝詩人白居易詩中寫到的那個“白頭宮女”,說的都是人們不感興趣的老話兒。但也許只有在紀念這些老藝術家的時候,我們才能把這些老話兒拿出來說一說。至於有多少人可以真正聽懂這些話,記住這些話,並且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經常用這些話敲打自己,恐怕只能是個未知數。這是一個商品經濟滲透到社會每個毛孔的時代,演員所在的演藝界,更是一個物欲橫流的名利場。在他們眼前,每時每刻都跳躍著目迷五色的誘惑。那麼,當金錢、名譽,以及各種利益笑容可掬地向你招手時,你是屈尊于孔方兄的膝下,做一個卑微的、失去自由和尊嚴的“社會生物”,還是堅持自己的藝術理想和做人準則,捍衛一個演員的職業尊嚴,這對年輕演員來說,的確意味著新的考驗和挑戰。

  由此我也想到,我們不能總是借著某位老藝術家的去世發一番感慨,然後便煙消雲散,無跡可求。不錯,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與老藝術家生活的時代已經有了很大不同,但如果我們真的以為老一代藝術家留下來的遺產非常寶貴而且還有現實意義的話,那麼,首先就要趁他們活著的時候,早一點下手,加以整理和總結;其次,還要有人拿一點對抗現實的精神出來,身體力行,把老一代藝術家的寶貴遺產發揚光大。也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有尊嚴的演藝職業能代代傳承下去。(解璽璋)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