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以來,重慶多條線路的公交車身上出現了“重慶42℃,利川24℃”、“我靠重慶,涼城利川”、“熱!到利川涼快去!”等廣告語,推介利川旅遊資源。沒想到,一個“靠”字被人賦予了網路詞語的含義。網友發表不同看法,利川市旅遊局負責人解讀真正意圖。(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8版)
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知道,“我靠”在當下語言體系中是一句罵人的話,很不雅觀。而當這句話公然出現在一座城市的公交車上,作為推廣另外一個城市的廣告語被帶著到處跑的時候,確實很雷人,引起爭議也是必然的。
面對這種質疑,製作推出這則廣告的湖北省利川市旅遊局負責人作了一番解釋,比如利川和重慶地理位置上“緊靠”在一起,所以“我靠”體現的是一種地理關係;比如利川確實想“依靠”重慶發展旅遊業,“我靠”又體現了一種市場依賴關係。最後,這位旅遊局局長還不無得意地表示,不論廣告效果如何,反正 “涼城” 利川是被大家記住了。
雖然這樣的解釋也說得通,但還是無法平息網友和公眾的質疑,尤其是旅遊局局長表示不管效果如何,反正廣告目的達到了的言論,更是一種典型的只要市場效果,不要社會效果的功利思維,說得更加通俗點,就是一種“有奶便是娘”的功利心理在作祟。這和以前江西宜春為了推廣城市旅遊,推出“一座叫春的城市”廣告語是一個道理,都不值得提倡。
既然利川是為了推廣當地旅遊才“出此下策”,那麼筆者也站在旅遊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我靠重慶”固然以另類、雷人的姿態抱了一回重慶的大腿,成功吸引了眼球,讓更多人從此知道了利川這個地方,但是僅僅滿足於知道一個名字,對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對旅遊經濟的推動作用,卻未必“可靠”。
一個地方的旅遊業要得到長遠的發展,知名度是一個方面,但終究要回到依靠旅遊產品的豐富、旅遊基礎設施的完善、旅遊服務的提高上來。也就是說,也許有人因為知道了你這個地方而前來觀光旅遊,但如果沒有豐富的旅遊產品、過硬的旅遊服務等旅遊要素作為支撐,那麼遊客的旅遊,極有可能成為一錘子買賣。而且通過遊客的口耳相傳,一個不滿意的遊客可以讓十個、幾十個遊客放棄來當地旅遊的打算。
利川有關方面在推出這一廣告語的時候,並非沒有想過它會引發爭議,但是最終不但沒有捨棄這樣的廣告語,反而故意利用了這種爭議性來擴大宣傳效果,說到底就是一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做法。站在推廣一個地方旅遊業、發展旅遊經濟的角度來看,也不過是一種小聰明、小把戲,除了招致非議和反感之外,終究難成大器,正所謂“我靠”其實並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