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變局” 呼喚升級換代

時間:2012-07-24 10:16   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提示

  ●中美電影新協議對國內電影市場的衝擊比意料的要大得多,國產電影市場份額呈現下降趨勢。

  ●造成國產電影危機的根本原因還是本身的品質問題。當前亟須在提升創意的前提下拓展、衍生電影的核心價值,多角度、多層次提高國產電影品質,促使中國電影產業整體上升級換代。

  ●電影的市場競爭,也是一種文化競爭,關係到本土主流價值觀、審美觀的認同,關係到國家文化安全。

  市場份額“慘澹”

  “金鏢”難抵“洋槍”

  2012年2月18日,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定。“2·18”也成了中國電影、尤其是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一個分水嶺。中美電影新協議對國產電影究竟意味著什麼?這無疑是一個未知數。一開始,不少人持比較樂觀和積極的態度,認為進口大片配額的增加對國內電影市場提高品質、整合資源將起到積極作用,對整個電影產業發展利大於弊,也表明瞭我們一種自信和開放的心態。但是,很快人們就發現,美國電影對中國電影市場的衝擊和影響比原來意料的要大得多,實際上帶來了中國電影的一種變局。從年初開始,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呈現一時難以逆轉的下降趨勢,所佔市場份額越來越少,幾乎可以用“慘澹”來形容。2012年上半年,全國票房約為77.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過35%。但是,在這近80億元的票房中竟有50億元是由進口片貢獻的,分賬大片有12部票房過億。經統計,上半年公映的141部影片中,進口片38部,票房卻佔到了上半年總票房的65%以上。中國電影市場規模的擴大、票房收入的高速增長都是可以預期的,關鍵在於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將會出現一種什麼樣的格局。

  隨著中生代有較強實力、並且是偏于商業定位的《匹夫》、《形影不離》和《殺生》遭遇始料未及的全方位的市場失利,“抵抗”、“悲壯”、“敢死隊”等詞語紛紛冠在這些影片和電影人頭上,讓全行業感到鬱悶和沮喪。“誰說金鏢不如洋槍”——《黃金大劫案》中這句打氣話,面對嚴酷的電影市場多少有些無可奈何。國產電影在面對好萊塢大片時為何如此弱勢?一時間,悲觀的情緒籠罩著整個電影行業。對國產電影的觀察和評價,從樂觀到悲觀的“變臉”,似乎只在一夜之間,讓很多圈外的人摸不著頭腦。另據初步統計,在即將到來的短兵相接、日趨白熱化的暑期檔,還會有超過50部國產電影上映。儘管《畫皮2》在很多方面創造了國產電影的新紀錄,為鞏固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做出了大的貢獻,但是否能夠激發國產電影的信心,扭轉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下降的趨勢,同樣有待觀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