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言獲獎的前一刻,高密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都還是一個陌生的地方。短短數天,作為莫言故鄉的高密,在史無前例的關注之下,已經開始謀劃它的大發展。.
10月15日,高密政府宣佈準備投資6.7億元打造莫言主題旅遊帶,並在其中的紅高粱文化休閒區,花費千萬元種植萬畝紅高粱,莫言老家所在轄區管委會主任表示“賠本也要種”。
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莫言自然會引來全社會的極度關注,成為商家和媒體“消費品”的命運似乎難以避免。他的家鄉,也不願意放棄這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喊出了高密是“國家的聖地”等響亮口號,投入鉅資搞旅遊,不惜成本種高粱,力圖用“莫言效應”使當地經濟提檔升級。
通過已經公開的計劃,我們還不能確認政府的意圖,似乎還存在著振興當地產業與弘揚高密文化的模糊界線。“莫言熱”能夠持續多久,或許誰也無法準確估算,將其作為一種產業開發,成算幾何,高密可能也無足夠的底氣。不計一切大幹快上,未來風險誰來承擔,似乎並不為人所關心。若是弘揚文化,這種急迫的、直露的方式,反倒像是黑娃式的思維。
高密官方有人說,莫言現在是公共資源,似乎只要能用於地方發展,怎麼開發、怎麼利用,政府都能說了算。實際上,作為公眾人物,莫言依然保有對自己肖像、姓名的權利,他並沒有義務去考慮家鄉發展之類的問題。就算莫言不反對政府對其的“開發”,計劃中一萬畝紅高粱的土地,難道是政府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擁有這些土地使用權的農民不答應怎麼辦?
著名作家的家鄉成為旅遊勝地,全世界都不少見,作家故居成為景觀甚至歷史遺產,也十分正常,這一方面是一種文化心理,一方面也體現著社會對他們的尊重和敬意。不過這往往是一個自然的、歷史的過程,急不可耐,甚至不惜成本大規模開發,恐怕很難說是出於對作家的尊重,相反讓人覺得庸俗和浮淺。
我們並非刻意指責高密政府,依中國目前的現實,莫言不論出生和生活在哪個地方,可能都難以擺脫相同的境況。放眼全國,各個地方都在搞經濟、謀發展,其發展邏輯也可以簡單地歸納為“大想法、大手筆”,凡是能夠引起關注的題材,都可以成為地方發展的“搖錢樹”,不惜成本,不計後果。孫悟空故里、西門慶故居等就在這種簡單邏輯下無中生有。發展幾乎是唯一的正確,並且必須快,不能慢,更不能停,為了發展,其他一切似乎都只能靠邊站。
這樣的發展邏輯會把中國帶向何處,沒有答案。或許歷史會把這個時代定義為一個特別的時代,任何人——真的假的、活著的死去的,都無可避免地被裹挾在這個潮流之中,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