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年年看,年年說春晚。所以,每年春晚過後,說春晚,也成了觀眾特別是廣大網民的一道不酸不鹹的老菜。今年春晚,如預料一樣,依然在走下坡路,本來可以成為熱點亮點的地方,看後還是覺得不是那麼回事。春晚,這種頹勢,可能是全國乃至全球所有綜藝類節目共同面臨的瓶頸和玻璃天花板,應與開不開門辦春晚,無關。
縱觀近31屆春節聯歡晚會,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趙本山是春晚最重要的人物,31年來,億萬觀眾都是在獨特的“趙家班”的陪伴下,度過漫漫的除夕之夜。他不僅是央視春晚的象徵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娛樂符號之一,更是央視收視率節節攀高的重要保證。如,2013年的遼寧春晚,正是因為“趙家班”人馬連環登場,今年的遼寧春晚同其他省級春晚相比,收視率明顯大增。
有人認為,少了趙本山,春晚照樣演。此言一點不假,地球少了誰,它照樣自轉。但我們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一下,此言不攻自破。大家也許記得,1990年央視春晚上,趙本山扮演的“徐老蔫”頭上戴著一頂破舊的“解放帽”。趙本山曾說:“我就怕我摘了帽子,變成什麼都不是了。”趙本山土的掉渣的帽子正是中國農民形象的標誌,是接著地氣的通道,不接地氣的趙本山也就變成什麼都不是了。相反,春晚少了趙本山,觀眾也就沒什麼想頭和看點了。
今年央視春晚沒了趙本山這個撒手锏,觀眾最大的期望就是劉謙的魔術和郭德綱的春晚首秀了。但是從除夕夜這兩個節目的效果來看,被央視春晚寄予厚望的“重磅炸彈”都有點啞火。如,郭德綱的相聲表演結束後,網上針對春晚的評論最多的,可能就是老郭和他的《敗家子》。不少網民覺得,郭德綱的這個相聲題材很好,笑點不多。今年劉謙與李雲迪進行了一次跨界合作:劉謙變魔術,而李雲迪則用其高超的琴技為其伴奏。
又如,劉謙與李雲迪的絕配魔術,雖然他們搭配得很新穎,但對於兩位表演者來說,並沒有起到1+1>2的作用,反而削弱了每個人的藝術表現力。難怪遭網民吐糟:“這個魔術不是現場直播,而且事前的錄影!”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準有很大提高,值得讚美的建設成就和值得歌頌的社會風尚確實很多。但這不等於沒有問題、沒有矛盾、沒有差距。歌頌進步、慶祝豐收和倡導文明,能夠給觀眾帶來快樂。而鞭撻醜惡、伸張正義和維護公平,也能使觀眾開心、順氣。但綜觀近些年的春晚,相聲、小品等語言類節目在這方面都乏善可陳。當一個晚會承擔了太多教化吹捧和歌功頌德的職能之後,這樣的晚會很難得到觀眾的呼應。
這兩年,廣大觀眾經歷了沒有本山大叔的春晚,但同時也缺少了令人記憶深刻的笑料。因此,央視春晚要想紅紅火火的辦下去,春晚劇組必須儘快培養出真正能接地氣兒的民間大腕,這樣的人物,註定很獨特。也許這個人並非來自“趙家班”,但他一定要具備類似趙本山的某些特性,既要有草根味兒,又要有民間幽默感。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