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山、西湖、黃山、峨眉山、廬山、太姥山等全國40余家景區共聚華山,分享社會化媒體行銷經驗,還就如何運用社會化媒體進行景區宣傳、行銷以及建立“風景名勝區社會化媒體應用示範單位”事宜進行了深入探討。越來越多的景區加入“微行銷”大軍,不知不覺中,“微傳播”正悄悄的成為景區行銷的“新寵”,但是如何駕馭“微力量”也是擺在景區行銷人員面前的一個新命題。
隨著微博的興起,媒體碎片化時代的來臨,激發了人人運用140字記錄生活周邊的點點滴滴,分享高興的事,表達各自的觀點,討論有趣的話題的慾望。景區是一個相對人流流動頻率比較大的場所,任何一位旅客對景區的微評價都有可能在微博上引起其他博友的共鳴,從而產生“蝴蝶效應”。然而如何駕馭“微力量”,為景區創造價值,也是景區行銷人苦苦冥思的一大命題。也許廬山西海的“微傳播”模式值得其他景區同仁的借鑒。前段時間,廬山西海景區邀請全國近100名校媒意見領袖前往廬山西海采風,並將自己在采風過程中的所見、所感、所想通過“微傳播”的形式與全國的博友進行分享和互動,給景區宣傳帶來了集群式“微傳播”風暴。
微博是草根公民的發聲器,在其上面充斥的自然是雜亂無章的聲音。對於景區行銷來說,需要的是能為景區帶來價值的聲音。駕馭這種微力量不可能是駕馭所有的聲音,那麼只能從微博意見領袖開始著手,掌握了這批人的聲音,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就影響了一批人的聲音。因為在這樣一個“微時代”,總有一批人的在影響著一批人或者說是引導著一批人,借勢、借力也許是駕馭“微力量”的最恰當的方法。當然,微博宣傳也許只是解決了“微行銷”中“營”的問題,在某一方面來說,它也許只是在一定時間內在這種“短平快”的社會化媒介上將景區推介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景區,也許有些人正在或者已經產生了來景區旅遊的想法。但是要真正意義上實現“銷”,還必須要在景區的特色和服務上下功夫,讓遊客感覺到不枉來此一遊,這才能實現景區實現不營自銷。
在顧客為王的行銷時代,產品的特色和服務的理念是吸引顧客的砝碼。眷顧顧客,勢必得到顧客眷顧。對於廬山西海這樣的新生國家級景區來說,它需要是讓更多的遊客來體驗這裡的山水,同時在體驗中發現它的美與不足,因為有體驗才有評價權。而作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廬山西海,應該要作為江西生態經濟發展的展示區來規劃景區,淡化商業性,回歸公共性資源景區公益性可能會得到更多博友的親睞。從此一來,“微力量”自然而然的會為景區創造價值。(台灣網網友:黃金平)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