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票窗口是否稱職 要看買票難不難

時間:2012-10-02 15:34   來源:台灣網

  近日,媒體曝光鐵道部建設12306訂票網站花費近3.3個億引發招標質疑。9月27日,鐵道部回應質疑稱招標過程符合規定,確認中標單位報價最低,得分最高,但並未涉及3.3億元具體明細。記者在科學技術網站查詢時發現原鐵道部客票系統曾獲得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據《燕趙都市報》9月28日報道) 

  借用一句解放思想大潮中的經典命題,“實踐是檢驗真相的唯一標準”。 因12306訂票網站買票難而引發的輿論軒然大波中,究竟是鐵路部門操作上存在瑕疵,還是公眾和媒體因誤讀而產生了誤解,雙方的口頭主張都不算數,需要通過實踐的成效來驗明真相、甄別是非。

  證明鐵路部門恪盡職守,有一個實踐的底線必須堅持,那就是網上售票服務必須讓老百姓滿意。暫且不以低投入高產出的較高標準來衡量得失,無可置疑的一點是,指導鐵路部門相關工作的國家政策和法律規定,其設計原則和目標指向肯定是讓老百姓買票更方便、快捷。而如果火車票官網的建設過程中,只要鐵路部門嚴格遵照政策和法律行事,“不走形”的工作程式必然落實為“不走形”的工作目標,那就是網上購票更加方便、快捷。然而,鐵路部門處處自稱“符合規定”,何以導致火車票官網的“登陸”比“登島”還難的尷尬呢?莫非當前的政策和法律規定導向上就存在偏差?

  且不說網上售票系統的技術性難題有多複雜,且不說3.3億元的投入是太多還是太少,也不說鐵路部門的招標過程是否規範、嚴謹,作為壟斷經營火車票網售業務的鐵路部門,承擔的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企業經營業務,而是承擔了國家賦予的一項民生工作。換言之,既然享受了以服務公眾為旨歸,壟斷不是特權的賦予而是責任的指派,無論具體業務如何展開,無論工作中會遇到怎樣的障礙和挑戰,讓老百姓繼續為買票受苦、受氣,就是鐵路部門的失職。

  招標過程“符合規定”,這種耳熟的回應聽起來擲地有聲。合法的程式是什麼?作為國有企業,合法程式不僅是按照法律政策的規定去“走過場”,而是本著對法律、政策負責的態度去規範操作,是本著為國家和人民利益負責的態度去趨利避害。網上售票系統升級得越來越豪華,一票難求的問題還是“老大難”,錢沒少花、事沒多幹,這種不合理的“合法”意義和價值何在?

  火車已經走進動車時代了,買票還不如蒸汽機時代。我們承認中國火車乘客的規模確實是驚人的海量,可是,這個基本國情不正是火車售票系統所要解決的最基本問題嗎?賣票總比運客容易多吧,論技術含量比研製動車、高鐵還高嗎?論工作量比數以萬公里計的鐵軌鋪設還大嗎?為什麼我們能夠建得起世界領先的鐵路運輸網路,卻建不起滿足百姓基本需要的售票“窗口”?技術上構不成障礙,資金上不是問題,運力上也有保證,買票難的問題久治不愈,其疑點只能指向不作為、亂作為的涉嫌。

  花費國家財力就有,承擔國家義務就沒有;評獎評優就有,追責問責就沒有。這種將國有企業壟斷經營本意扭曲的現象,盯著特權而漠視了責任,必須得到徹底的整改。而梳理、整改火車票買票難的“老大難”問題,請鐵路部門從澄清火車票官網建設中的疑點開始,語焉不詳的自我表白沒有任何說服力。曾經得到過國家科技大獎的原客票系統,投入3.3億元的現有升級系統,具體投入是如何構成?設計方案是準備如何有效應對海量的購票業務?軟硬體在實際運作中的承載峰值是多少?應該充分考慮到海量購票壓力的係統為何被“壓塌”?鐵路部門條分縷析地公佈關鍵的細節資訊,才能還原事實的真相,這不僅是對當前媒體、律師質疑應有的嚴謹態度,也是對自己承擔的民生和政治責任的交代。(台灣網網友:張穎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