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6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數據。穩中有進,穩中有難是我國上半年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經濟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的同時,也同時面臨著更加複雜的國際環境與下行壓力。
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在嚴峻的經濟大環境下尋求更加穩定的發展增長空間。從2016年上半年的國民經濟運作數據來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3406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相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3個百分點。在英國脫歐公投、南方地區洪澇災情等多種國內外因素影響下,我國當前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加之國際金融市場的持續波動,政治經濟環境的雙重影響,需要我們在今後一個時期做好破解發展難題的準備。總結上半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優點與不足,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平衡點,遵循經濟發展規律與自然規律,正確理解分析當前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進一步增強信心,適應新常態,為我國下半年的經濟發展尋求更加穩定的發展環境與上升空間。
以創新為馬力,拉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向高水準、國際化前進。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1%,比去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14.7個百分點。從一系列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逐步發揮它的積極作用,一二三產業結構正趨於合理化,需求結構進一步改善。在接下來的經濟發展中,充分吸收這一階段改革中的積極因素,在重點領域,重點架構上不斷推進創新管理,創新開發,提升改革與發展的層次與水準,與國際高標準、高品質接軌,始終以長遠的國際視野作為我國改革與發展的要求。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創新科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優勢凸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熱潮正不斷升溫,只有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創新產品、創新模式與經濟發展相融合,轉化為高效、高質的社會生產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真正有了依託,“三去一降一補”的結構轉型目標才能更好更快實現,從而恢復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開啟中國經濟增長的新週期,真正將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管控結合,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活力,營造公平、有序、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寫道“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在當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與改革的關鍵推進期,政府職能要緊緊圍繞“減、放、管”相結合,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形成科學有效合理的競爭平臺上做加法,在行政審批、生產要素以及資源產品價格管制上做減法,把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與時俱進的政府管控體系。“工匠精神”與“工匠體系”相結合,品質與效益並重,形成一個可持續的並不斷上升的市場產品健康體系,從而最大限度的激發市場、社會、地方以及個人的活力。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在於細節的把握、長遠的積累,在上半年經濟好于預期的情況下,堅定信心,明慎所職,踏實向前,為全面小康夢、中國夢凝心蓄力。(台灣網網友:馮傑)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