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4.5+4=112.5,這是一道算術題,算的是姜京子上班所花的路費,加上返程,一天就是225元,一個月大概花費四五千元。(2月18日《工人日報》)
每天225元,一個月下來那可就是每月四五千元的交通費。不少網友提出這麼高昂的通勤費到底圖點啥?而姜女士算的卻是這樣的賬:從經濟成本上算交通費每月四五千元,減去這個成本,她在北京的收入仍然比在滄州工作收入多。從時間成本上來算,跨省上班花在路上的時間大概是兩個半小時,相較之前從東六環到單位的時間多了不到半小時。這麼算下來,這看似“有錢、任性”的通勤費其實就是一道“如人飲水”的算術題。
現如今,假如還固執于在家門口就把班給上了,的確眼光不夠長遠,甚至極有可能錯失很多發展的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而像姜女士這樣“跨省上班”族越來越多,而這一切依託的就是便捷“公交化”的高鐵交通網。
隨著近年來高鐵的覆蓋,全國,不少地方,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城市群都已形成同城圈,公交化的高鐵這不僅帶動了鐵路沿線城市經濟的發展,還催生了新的工作圈、交際圈、旅遊圈、生意圈……高鐵的開通也為高素質人才實現“雙城生活”創造了條件,高鐵作為人才的傳送帶,已然對沿線經濟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打高鐵”跨省上班成為新時尚。
隨著高鐵網路的進一步密織,相信會像姜女士這類的“雙城生活”可能會成為一種新模式。在工作、生活在動態的變化中,找準一個傾斜的點,家人之間能夠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為家庭做一個合理的規劃時間表,保住了各自的事業,也享受了天倫之樂。(台灣網網友:高潔)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