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國產紀錄片好片層出,無論是之前的《我在故宮修文物》,還是近期熱映的《二十二》,一個個都勢頭正猛,將收視率拉向了新的高度。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國產紀錄片收視提高,但與一些熱映國產電影動輒幾億十幾億票房相比,後力不強,令人憂思。
有記錄顯示,2013年,周星馳執導的《西遊降魔篇》取得12.45億元票房,而時下優秀的國產紀錄片過千萬票房屈指可數,最近講述抗戰時期慰安婦現狀的《二十二》引發人們熱議,感嘆其遭遇。但是從票房和排片看仍與優秀電影差距巨大,令人反思。
究其根源,筆者認為,首先,電影作品大多成本極高,無論從拍攝、製作水準,乃至對製作團隊、劇本、導演、演員、道具等環節都精益求精,力圖呈現更好的效果。其次,電影本身屬於娛樂項目,而紀錄片多以講述現狀,說明道理為主,通過寫實手法,內容真實,但是說理性太強,並不適合所有人,影響了它的輸出能力。
國產紀錄片表達真實,雖然沒有電影氣勢恢宏,但是細水長流中講述了我們文化古國的悠久歷史,期待其大賣的一天。(台灣網網友:李建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