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未與蔡英文同臺是切割還是自保
日前,蔡英文與民進黨9位爭取連任的縣市長一同造勢,要“看好臺灣,幸福相連”。然而,賴清德卻以避免非議為由缺席了造勢記者會。在近段時間民進黨和蔡英文麻煩不斷,險情連連的當下,賴清德“婉拒”與蔡英文同臺,是切割還是自保?
從賴清德的“婉拒”理由,可以看出是要避免非議。但是,這種“怕非議”的措辭,技巧性的語言卻折射出“自清”的心態,因為對賴清德來說,不管是在臺南市長位置上還是擔任“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他對政治資本和光環都有著深層次的考量,避免為“政治更上一層樓”帶來不必要的煩惱和隱憂。
筆者認為,蔡英文任命賴清德任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起初的考量是對林全執政不力和落實不好“拖累”自己的信任度和滿意度,來拉抬和拯救自己“跌跌不休”的民調,但是實際效果,“救主”的角色和擔當發生了“逆轉”,賴清德人氣卻超過了蔡英文,這讓賴清德更加清醒認識到不能和蔡“同流合污”。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11月民調顯示,32.1%民眾對民進黨有好感,比10月調查驟跌7.7個百分點,45.3%對民進黨反感,而賴清德的信任度評價為59.11%,蔡英文的信任指數42.4%。尤其是蔡英文在民調出現“死亡交叉”的境況下,憑賴清德的政治考量豈會繼續忍受著被蔡英文拖累?
所以,賴清德避免與蔡英文同臺,做技巧性的切割和技術性的劃線,真正的目的就是自保。既不讓自己的政治光環因此而受到損害和威脅,還在“自保”中繼續按照既定的節奏和籌劃,提升曝光度,博得同情心,積攢民意度,進而讓臺灣民眾看到蔡與賴的不同,以及更多的“不一樣”。
從賴清德大動作的“走基層”就可以看出,賴清德利用行政資源,頻頻在“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前瞻計劃”等議題上主動出手,搞座談聽呼聲,向民眾展現自己的解決問題、化解疑慮、集思廣益的才能,還可以在“全臺走透透”中換得更多的支援,進而為“明日政治仕途”奠定基礎,累積能量。
被稱為“民進黨明天的政治明星”的賴清德,從不情願接任“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到蔡英文的民怨包袱讓他看到了危機,以及蔡英文派系對其政治野心的警惕,都讓賴清德心甘情願“背水一戰”,生怕被“拖後腿”。
賴清德決定“加薪”,就讓民眾看到了賴清德對蔡英文並非是“惟命是從”,但是卻讓蔡英文感受了“權利威脅”,雖然民進黨還沒有“兩個太陽”的挑戰,但並不說明沒有“兩個太陽”的引誘,而從目前態勢看與蔡英文抗爭的“另一個太陽”,賴清德是潛在的危險和明天的威脅。
尤其是持續延燒的“慶富案”,從之前的“打馬”翻轉成了“打蔡”,在這個事件的敏感期和時間節骨眼上,賴清德避免與蔡英文同臺,既營造不是“同流合污”的氛圍,又可以“隔岸觀火”拉抬自己與蔡英文政治上討價還價的籌碼和身價。(台灣網網友:文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